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秦盛阳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秦盛阳
2024-05-14 09:32:19 来源:今日热点网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秦盛阳专访 2024.05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秦盛阳

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秦盛阳,1947年5月出生于绵阳,成长在铜梁。1969年下乡当“知青”,1972年起先后在铜梁中学和铜梁二中[原西泉中学]任教,至2007年退休。中学高级美术教师。现为铜梁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江苏书画院理事,江苏书画院特聘画师,北京黄埔大学昆仑关女儿工作室特聘画师,安徽蚌山海联书画院特聘副会长。

高山仰止

——观秦盛阳老师画集《山河颂—西部篇》有感

近影院正在热映电影《我本是高山》,叙述的是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创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感人事迹,观影之余我很感慨,那些本来上不了学的女孩子们,遇到了张桂梅校长无疑是最幸运的。正是她的无私付出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于是我常常在想在我的艺术人生中,如果没有遇到秦盛阳老师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我会爱上美术吗?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吗?我甚至猜想如果没有秦老师那一代为数不多的前辈辛勤付出和启蒙与培养,铜梁的美术事业现在将会是怎样的状况?

秦盛阳老师,祖籍重庆忠县,1947年生于四川绵阳,2岁时随父母回到铜梁县安居乡下外公家,父亲在铜梁三中任数学教师。秦老师今年77岁,从艺近60年,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七八十年代铜梁美术教育界少有的几位引领者之一。他从1972年担任美术教师直至退休,在讲台上整整耕耘了近40年,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铜梁许多喜爱画画的中老年人都曾是秦老师的学生,而我就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个,我是从小看着秦老师的画长大的,即使工作以后我也一直与秦老师保持着联系,常常找他给我指点迷津,帮助我提高画技,珍惜每一次与老师一同写生学习的机会。在我心中,慈祥睿智的秦老师就象一座静默无言的高山,厚重深沉,令人景仰。他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艺术造诣都是我一直追求的梦想,今天能借此机会在老师即将付梓的画集里一吐心声、忆及过往、聊表师恩,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快慰的事呀!

回首往事,从上世纪70年代我记事起,在铜梁巴川镇许多重要场所,到处都能看到令人激情澎湃的宣传画、伟人画像和语录标语,那造型生动的人像、漂亮惹眼的色彩,常常让喜欢画画的我情不自禁、留连忘返、驻步不前,多年以后才知道那些大作很多都是秦老师的手笔。老师那时高中毕业才19岁,由于从小爱好美术又经历了一段铜中名师张国庆老师短暂而高效的美术音乐辅导,使他在绘画上已小有名气,经常被人请去满大街画伟人像,有时报酬仅仅只是几支颜料,身材瘦弱的他每天在架子上爬上爬下画十几个小时,工作很累他却乐此不疲。正是那段磋砣岁月练就了他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给他赢得了许多传奇的头衔,他是文革中铜梁县画伟人像最像的大poss,他能随手在墙上用漂亮的美术字书写整段的毛主席语录而不打格子,他能用美术功底画出全县乡村的水利图又快又好……。1972年25岁的他因为在水库工地上搞宣传成绩突出被领导看中,从下乡知青招入铜梁中学任美术教师,后又在铜梁二中担任美术教师直至退休。我上中学时开始学习美术,资料极度缺乏,秦老师的画就成了我学习的免费教材,甚至那些大街上挂的老师画的水电站、体育馆的建筑效果图,都曾是我偷偷临摹学习的对象……

秦老师辅导的学生荣获很多国际大奖,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考入美术学院。他淡泊名利,关爱学生的成长。至今在学生中还流传着秦老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学习和创业的感人故事。我现在还记得,我大二的那年暑假和两个同学慕名去找秦老师学国画,秦老师欣然拿出他精心准备的画稿认真地教了我们两个星期,一分钱学费都没有收,分别时我们实在过意不去买了个西瓜去感谢他,老师推迟不收,最后硬是留下我们一起吃完了才放我们回家。现在每想起来这件事我心里是既惭愧又感动。而这样的事还有许多,老师从未向人说过。

秦老师虽然经历坎坷,但是他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总是以豁达的心态教书育人,他的画作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正能量。退休15年来他从未真正休息过,无论是当铜梁区美协荣誉主席,还是作为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他都自觉地承担文化使命,积极主动完成各级组织安排的创作任务,用画笔反映人民的生活百态,紧随时代的步伐,记录家乡发展,讴歌新时代的成就。他的画,不慕时尚立意高远,关注现实生活,是真性情的体现,在他的笔下有气势超然的伟人,有澄明抒怀的风景,也有乡情满满的村庄。他常跟我们说退休后这十几年才是他艺术生命的开始,这15年中,他总是背着相机和速写本,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画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先后出版了多部个人作品集,深受大家好评。

丹青不知老将至,近年来老师又整理了自己早年的一些作品又创作了300余幅新作品,计划出版《山河颂系列作品集》。因作品太多,将分别编辑成《山河颂一一西部篇》、《山河颂一一中东部篇》分批出版,不日将与大家见面。

这本《山河颂一西部篇》,收集了秦老师几次赴重庆、四川、贵州、甘肃、新疆、西藏、陕西等地写生采风的风景画作品三百余幅,时间跨度长达五十余年。(1973年-——2023年) 其中许多作品是秦老师首次发表, 这些作品很多都画在秦老师精心珍藏的几十本发黄的速写本上,这些尘封已久、尺寸不一的作品,见证了秦老师追求艺术梦想的艰辛旅程。在那些生活艰苦,交通信息不太发达的年代,秦老师执着地坚持用手中的画笔搜集创作素材,用速写、水粉、油画、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去描绘人民的幸福生活,再现大自然的美。虽然当时写生的条件很艰苦、时间紧张,但他从不马虎草率,就是巴掌大的速写他也认真思考,常常为推敲一个好的构图,费尽心机、寝食难安。时光匆匆几十年过去了,那些画今天看来画面依然完整,非常震撼。这批西部写生作品体现了秦老师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和造型能力,是他探求个人艺术理念的呕心沥血之作,画中的许多速写后来成为了老师创作大幅作品的宝贵素材,如《青城后山龙隐峡栈道》、《太华山咽喉苍龙岭》、《古道人家》等都铸就了他艺术新的高度,获得了多个大奖,这与他长期注重写生分不开的。

画集中的作品按写生时间和地域不同排序,在写生中以自然为师以传统为印证,努力表现不同的自然风景给人的不同感受。在四川,他惊叹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沉醉于青城后山的清幽。在泸定县,他目睹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天险而激动不己。在贵州,他为喀斯特地形的迤逦奇特而啧啧称奇。在甘肃天水 ,他扶摸伏羲庙前的千年古柏 ,在新疆阿勒泰,他领略了新疆民居华美的建筑风格,在西藏拉萨,他画了造型奇特的喇嘛庙。在陕西,他登上华山激动得振臂高呼……他多次出行,不辞辛劳,以惊人的毅力和几十年的时光沉淀为我们再现了沿途几千里的绝妙风景……

在他的画中还记录了重庆主城阳春三月,家乡铜梁区围龙镇的龙湖桃花节,这些画题材广泛,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你能从中领略不同的时代特色,有气势宏大的全景构图,也有诗意盎然的一树一石。一幅幅展开,那些熟悉的风景里有我们去过的地方,总能勾起你美好的回忆。而那些陌生却又风光旖旎的美景又让我们无限向往,那些留在画里已经消失的家乡旧貌以这种方式又保存了下来,总能勾起我们浓浓的乡愁和无限的遐想。

在这些极富年代感的写实作品中,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岁月的痕迹,时代的变化。从平房到楼房别墅,从宛延曲折的土公路到高铁密布,它就像一部纪录片,一帧一帧缓缓播放,展示在你的眼前,让你从画里画外去发现祖国西部的巨大变化。

从这本画集中可以窥见秦老师精湛的写实技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铜梁教育界老师是音、体、美样样精通的全才。在绘画题材上,人物、山水、花鸟、他无一不精,在材料技法上油画、水粉、国画、他驾轻就熟。从艺60年,老师的作品在重庆画坛乃至全国已有很高的影响,在铜梁区委、区府、区政协、区人大等区内许多重要场所都悬挂着他的作品,他是公认的铜梁著名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已是铜梁文化的一张名片。他是怎样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呢?我想是生活的磨炼和一生的坚持造就了他。他常说:艺术源于自然。60年来老师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主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他提倡“写生即创作″,他的许多佳作都是从现实风景中提炼出来的,在画中那些整齐划一的楼房,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他都力求准确如实地表现出来,不做过多的改变和修饰,那朴实真切的画面凸现了真实的感人力量。学生曾用一个"真″字评价老师的艺术,这既是对老师作品风格的概括,也是对老师人品的高度肯定,而这个“真"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缺失的难能可贵的品质。我常常委婉地劝他,您老己功成名就,何必画得如此认真写实,你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画风,写意夸张一些,也许更能迎合当下流行的审美潮流,不画具象的东西可能更有大师风格。但老师却不为所动,他说:眼前美景视而不见而去胡编乱造,那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老百姓也看不懂……闭门造车那种没有亲身感受的艺术就没有生命力的……。他常对一起写生的学生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是对的,我们临摹学习了古人的画后不能死搬硬套,我们学习的是笔法墨法,而不是那个时代的內容,新农村中哪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一画房子就画得东倒西歪要倒要垮的样子?仿佛回到了旧社会,这是审美出了问题。可想而知他的“轴"在当前这个求新求异的中国画坛无疑是逆风而行、自讨苦吃……面对外面的冷嘲质疑,老师却心如磐石,圈里圈外的褒贬纷扰好象都跟他没有关糸,因为老百姓非常喜欢他的画,这才是他最在意的……

其实老师对自己的艺术早己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他在60年写生实践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收尽奇峰打草稿"从传统国画用笔用墨和西画的色彩光影规律中吸取营养,提炼出自己独特的山水画表现技法,我称之为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体,写实又浪漫二者相得益彰、浑然天成,造就了他形似、神备、质雅的独特画风,他的绘画语言细腻真实又不照抄自然,用笔抒情而又质朴真诚, 既有传统的文人气质追求,又有光影结合的大胆创新,他主张学习传统但又不因循守旧,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是他常教导我们的学习方法。在他的作品中,严谨庄重的建筑用笔、树木葱茏的破笔皴法,一丝不苟的人物勾勒,线条与光影的交相辉映极具表现力。这是属于老师个人独创的中西融合、又大胆创新的专属笔墨符号。他的画既能表现主旋律,也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寥寥数笔又精彩毕现,有的浓墨重彩又细致入微。他笔下的风景,表现了祖国西部山川的壮美,也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欣赏秦老师的画,就像一位多年不见的挚友相见,轻轻挽着你的臂膀,就清茶一壶,把逝去的过往、未来的希翼,轻声慢语、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引导你去分享他偶然发掘的美丽新世界,又像山涧的一缕清风,吹走你内心积压已久的渲嚣,拂去一身尘世的铅华,回归心灵的宁静。那画中的老屋村舍、鸡鸣狗叫、袅袅饮烟,时时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久久盘亘、挥之不去。

常言道:画如其人。画是心灵的表述,是画家画品和人品的直接印证。《山河颂一西部篇》恰是老师人格和心灵的写照。史记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我而言秦老师就是我心中的那座高山,仰之弥高!谨以此文,致敬恩师!

学生: 清江

2023年12月4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11-14 11:53:20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2022-02-09 11:40:21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2022-02-08 11:19:13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2-02-07 16:52:08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2022-01-27 13:33:34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2022-01-26 14:57:26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