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一瓷二茶在历史长河中久负盛名。公元1716年欧洲荷兰商人奥古斯是历史上第一位到景德镇浮梁买了茶叶运到欧洲的外国商人。他从浮梁高岭起运,经由山路上的徽州古道(一条青石小路),请乡人肩挑着从安徽走出大山,到浙江出海,经大西洋转过好望角到达欧洲。从此,每年不断有欧洲商人到浮梁从事茶叶商贸活动。18世纪的交通运输十分原始,加上海运时茶叶受热受潮发酵变质,因此在江西浮梁买的茶叶经过了3个多月的海上运输到达欧洲时,原来生青碧绿的茶叶已经变成了红茶。为此,欧洲人只知道红茶而不知有绿茶,外国人认为红茶就是中国的茶叶。
外国人喝惯了又甜又苦的咖啡,因此吃到爽口醇香的茶叶时感到十分惬意。欧洲人日常以牛肉、牛奶、奶油为主食,而茶叶能够解腥、解腻,在苦涩味中又觉得香醇甘甜,因此欧洲人将茶叶视若珍品,皇家贵族更是唏嘘不已,纷纷作为高级礼品相赠。那时以英国皇家为代表的帝王,在宫殿人际交流的场合渐渐地用茶来代替咖啡,客人视作雅味品尝,这茶叶成了恩宠特赐的物品。因而欧洲的贵族对茶叶大感兴趣,从此,中国的茶叶在欧洲身价不菲。英皇室每日下午,由皇太后牵头带着大臣们边喝茶边聊国事,百年来朝臣相聚喝午时茶遂成皇室风气。闻名遐迩的英国立顿品牌午时茶至今仍然是欧洲独一无二的茶叶品牌,就是出于宫殿茶文化和皇室的宠爱所至。
从历史上看,铸就欧洲茶文化的源头就是江西景德镇的浮梁茶。由于当年浮茶盛名天下,因此景德镇的茶业如日中天;外国商人买瓷必买茶。在18世纪中叶的巴拿马国贸会上,浮梁的茶叶拿了金牌(茶)。
综观中国历史,浮梁茶在唐代就很出名。唐德宗14年,因对李冶(茶女)宠爱,引起唐朝宫廷造反,为的就是对茶女李冶之争。这对茶文化来说是很浓重的一笔。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中,就写着“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佳句,可见浮梁茶于历史的真实记载。当时景德镇的一瓷二茶名声很大,一瓷二茶也成了盛极—时的浮梁经济的支柱产业。瓷器和茶叶与浙江、江苏的丝绸在我国古代出口贸易上的地位也并驾齐驱,为此,朝廷特别嘉奖浮梁的茶事功绩(政绩),特授于中国第一位浮梁县官为五品之尊,历史上从来没有县官有如此高的级别。兴旺的景德镇千年窑火和千年采茶炒茶成了当时重要的税赋来源。
诗人白居易每年春天约定天下的文人墨客,到江西的婺源、浮梁举行一年一度的品茗笔会,他们吟诗作画欢聚一堂。如今在婺源的县档案馆里仍收藏着大批国宝级的历代名人诗画,其中有唐寅、祝枝山、周文滨、郑板桥等名人的作品。随着岁月的流逝,靠近海岸的福建、浙江看到了茶叶产业的优势,因此纷纷大面积地种茶制茶。由于福建、浙江有近海的优势,外国商贾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就此选择这两个省份的茶叶出口海外。囿于这个原因,使如日中天的江西茶叶产业因无法竞争而日见凋零。江西茶在兴旺了700年后便慢慢地湮没在历史的黄沙古道之中。茶农无奈,只得渐将茶树冷落深山,导致大片茶园荒芜。早先认真管理的茶树在大山里自生自灭,浮梁茶的盛名也慢慢淡去。今天,得雨活茶公司在浮梁深山发现的大批野山茶(几万亩)就是历史留下来自生自灭的古茶树,它们依然横在荒草丛生的当年古道上,倔强的茶树后代从石缝里、大树下、竹林中绵延着生命;似在期待东风再起,还浮茶千年之尊。没有了市场的浮茶与没有了茶叶收入的山农,几百年来冬去春来,期间有多少大山与茶农的悲歌。为求生计,农民无奈,只得改为伐木烧炭做瓷器,红红火火的茶叶产业处在无可奈何的萧条之中。在长达400多年的岁月里,浮梁茶从此一“蹶”不振。
数百年来,江西的—代代茶农每见抛在荒山的茶树时,总在怀念着当年的繁荣,痛心的还是失去了的天下市场。然而,他们舍不得真正丢了茶叶,因此—代又一代照样地在春季里采茶做茶,肩挑背扛满街叫卖“新茶”,悲伤过处尘埃落定,但青山依旧。到了20世纪80年代,江西仅以庐山云雾、狗牯脑这两个品牌在勉强维持,与浙江的龙井、江苏的碧螺春这两个中外驰名的茶叶品牌相比,江西的茶叶成了省内的“小家碧玉”,与国内外市场而言,一直未成大器。
1990年起,江西景德镇的德宇集团利用生物技术一举解决了茶叶的保鲜问题,从而突飞猛进地再现浮茶辉煌。得雨活茶获得了江西省专利金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中华文化名茶、江西省名牌产品、中国1981至2001年20大食品工业科技成果奖、江西省新产品奖、景德镇市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发明奖等,形成了极富文化品位的“得雨活茶”品牌。它以独特的技术,无可争议地获得了在中国名声显赫、泱泱大国中惟此一家的国宴用茶,使沉睡了几百年的江西茶叶忽然又登上了大雅之堂。科技唤醒了冷落深山、沉眠了几百年的千万亩茶园,从此以得雨活茶为品牌的浮茶再次崭露头角,使几十万茶农的后代又添希望。同时得雨活茶也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带了几十万茶农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走向市场,得雨活茶公司也成了中国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无数大山里的茶农欣喜不已地如百鸟朝凤般地涌入得雨活茶公司院内,放鞭炮、送花灯。千年未兴的浮茶产业依靠了党的富农政策,让科技人员与几十万茶农同心同德再唱山魂之歌。从此,满山唐茶的“后代”以野茶遗风和特殊的清品香味再次跃出群山,得雨甘露,构建“得雨活茶”的神韵,带着幽幽的高山兰香走进千家万户,与茶友同醉这春秋岁月的源远流长。有了这样的底气,得雨活茶依仗天地精华,成了广大消费者怡情钟爱的文化之茶。大家在品茗得雨活茶后,一致赞语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以茶为友中重塑着茶文化的情感凝结。在片片得雨活茶唤醒了沉睡千年浮茶的同时,又撩起了回味无穷的茶思茶话;悠悠情怀,一杯得雨活茶如同在杯子里克隆了春天,让春姑娘时时与茶友为伴,让中国的茶文化再添时代新章时,我们应当感受好山出好茶的由来。
综观历史,《新唐书?食货志》载“以浮梁出茶最多”;元时浮梁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得雨活茶”的茶资源就是采自景德镇浮梁及周边山区名优春茶精制而成。这里的名优茶生态环境为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峻岭,山泉飞溅,云腾雾绕,林郁香溢。茶树生长在这种环境里,真可谓集天地之精华于一体,既无喷洒农药的忧虑,又无在地表施以化肥的担心,它依靠的是阳光雨露的自然“乳汁喂养”和草灰腐叶为肥料而生长,是地地道道的有机茶中的珍品,也是“得雨活茶”上乘佳料。我们可以看到,高山茶农倍爱传统种茶、制茶工艺,从不使用化肥农药,因此得雨公司在出口美国时经FDA检测,从未失过城池。江西德宇集团研制的“得雨活茶”叶厚茶壮的品位,见得到叶芽绿嫩、亭亭楚楚,像少女般不胜娇羞。高山茶树身旁终年云雾缭绕,在高山流水、钟灵毓秀、郁林溢香的生态环境里,奇花异草与茶叶同融清香。对此,笔者情不自禁,挥毫写下“叶羞雾含轻抖出,香借风送得雨还”的诗句,其动列相宜,妙不可言,给人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和谐美的享受,道出了杯中方寸、春颜留驻的国色天香。
得雨活茶生长在山林茂密的群峰之中,山间终年云雾不散,瀑布飞泻的壮观情态,犹如珠溅玉落,难分是云是雾,在紫阳斜照下形成霏霏细雨,松涛竹动间,九节兰香迎面送芳,在石壁天尽处漫漫中去闻听,居高临下,花香鸟语,顿悟大自然之伟大、苍茫。如此优美之生态环境,产出如此之品位的得雨活茶,还仰仗于山间农家苦辛。当春来发新枝时,农家登岩采摘,小锅香柴精心烘焙制作。500克特级精制得雨活茶,需要7万多个嫩芽头,这个数字,便可知晓高山茶农为了专制得雨活茶,其中几多辛苦。那种传统而又非常认真的香柴小釜炒制更是织成另一幅耕耘图。时今,现代化带来的工业生产的饮品时尚、潮流,但总觉得有些少许的缺憾,然而,在你杯中的得雨活茶那片片青叶,尽显自然,可谓集天地之精华。为此,我们把天地的恩赐、农家的苦辛、得雨活茶保鲜的科技创新,浓缩于“香借风送得雨还”这一句之中。
古今新茶好喝保鲜难。为了解决绿茶的保鲜,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潜心研究:有的利用活性碳,有的运用冰冻冷藏。然而,即使保住了茶叶的绿色,但以茉醇、花椒醇等为主的茶香分子却因冷藏裂解而飘移。因此,很难保持新茶内在的新鲜品质。相继创一项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和两项国家专利技术的江西德宇集团采用EM形成生物菌膜阻止氧交换,使品质优秀的得雨活茶春绿永驻,久存常活。故此,“一年四季品新茶”是得雨活茶的独特魅力所在,而生物保鲜则又是“得雨活茶”运用高新技术,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人称这是茶叶保鲜历史上的一次革命。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栏目也及时报道了“得雨活茶”的生物保鲜技术。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以色列等国家的茶叶专家纷纷到德宇集团访问、交流,谋求合作。如今,得雨活茶的茶香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飘扬国内外,得雨活茶正以其应用的EM生化技术,发展和弘扬着中华民族不朽的食品工业。(景德镇 刘浩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