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堡,位于无定河南侧,背靠横山山脉,与毛乌素沙漠、鄂尔多斯草原隔河相望,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国家戍边的军事战略重地,在陕北军事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
波罗古堡的演变
明正统十年(1445年),巡抚马恭在无定河南侧黄云山上,依地势而筑波罗堡,大致呈方形,“城周二里二百七十步,有东、西二门,楼铺十座,系极冲中地。万历元年(1573年)重修,六七年加高,共三丈五尺”。明时波罗堡辖长城“三十五里四十七步,墩台三十五座”。明清时期古堡最为繁盛,店铺林立,作坊众多,人口逾万,曾经有“四大家”“八小家”“二十四家马家”“七十二家牛家”之说,享有“小扬州”“小北京”“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等美誉。
四楼骑街两牌楼
古堡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约20公顷,设有四门,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翥、小西门通顺。主街道宽8米,长500米。堡内建有南瓮城、三官楼、玉帝楼、望胡台和木石牌楼各一个,形成了四楼骑街两牌楼的壮丽景观。
关于望胡台,据史料,明成化六年,大将军朱祥在去三边布防的路上经过波罗古堡,巧遇晚套人(蒙古人)夜袭波罗,朱祥引军杀退。为了加强防御,朱祥选址城北偏高处,筑一高楼守望,即望胡台。后有诗人感叹:望胡楼上望胡人,胡去楼空迹尚真,空留明月认前身。
建于东墙上的钟楼,曾挺立一个八角亭,亭内悬挂一口大铁钟,钟的造型优美,钟的直径约1.5米。高约2米多,重量一吨以上。下面各角铸八卦图案,古朴美观,击钟声音洪亮,周围方圆几十里清晰入耳,是昔日边戎兵丁传达命令和信息工具。戍边的将士以钟声为令,遇有紧急匪扰、特殊事情,便击钟警戒。
城门是城池的薄弱环节,为了增强城池的防卫能力,南门外建有瓮城,名安平,瓮城四周有高墙围护,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设有箭楼、门闸、雉蝶等防御设施。即使敌人攻入瓮城也会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从南门城楼眺望,外有校场拱卫,远处清水墩遥遥相对。旧有“北塔南缴,东魁星”之说。
军民一心保家国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蒙古人渡过无定河和波罗人交战。波罗堡内军民齐心协力,抵挡了蒙古人的入侵。
明末清初,先后两次战火令波罗堡遭到重创。清兵入关后,李自成兵败退出北京,大将高一功拒清兵于无定河常乐堡一带,后不敌清军,败走横山县响水镇,随后被追至波罗堡,高一功凭据波罗堡的险要拒守,激战十三天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打开南门,放清兵入城。
作为明长城线上三十六堡寨之一的边关要塞,波罗古堡是一座雄踞大漠边关,富有传奇色彩的塞上古堡。人世沧桑,变幻莫测,民族交融的悠悠岁月中,波罗堡有过互市贸易的繁荣和辉煌,也有过生灵涂炭的战火和厮杀,一代代将士忠肝义胆固防守边,写出了一部绵延百年的戍边史,在岁月长河里,漫漫沉淀,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