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山东管理学院“传文化”实践团队于7月20日至7月30日深入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县和青岛市,开展展馆研学、创作手工艺术、学习非遗传承、了解文物保护等。
滕州古城的文化探索
在展馆研学活动中,团队成员走进滕州市博物馆。滕州,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宝藏吸引了队员的关注。在滕州市博物馆的展厅内,队员们被一件件精巧绝伦的文物所吸引。青铜器的古朴庄严,古陶瓷的细腻纹饰,以及石刻艺术的精湛技艺,无不展现出滕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每一件文物都在述说着过去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图为滕州市博物馆内青铜镜展览 许诺供图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细致入微地为队员讲解了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在讲解孔子及鲁文化的部分时,队员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孔子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还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讲解,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历史背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队员对这份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戏剧糖果的百年传承
吹糖人起源于宋代,最初被称为“戏剧糖果”。它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视觉上与触觉上的艺术品。手艺人通过熬糖、吹气、塑形及上色等复杂工序,创造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糖人作品,深受民众喜爱。为深入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队员专程拜访了青岛地区的吹糖人传承人程老师。
一块糖稀在手中几下揉捏,再通过另一端的“糖管”适当向糖里吹气,吹气过程中一只手快速在糖团上捏出头部、耳朵、腿、尾巴......不到三分钟,一只活灵活现的老虎在程老师手中出现了。
“熬糖是最重要的环节,一开始我还需要温度计来帮忙控制温度、如今我通过观察糖浆的流动程度、透明程度就能知道它是否熬好了。”程老师从事做糖人20多年,经常会接到民俗节会的邀请,近几年他也时常走进学校,介绍吹糖人的手艺和传说故事,推广民俗文化。“这门手艺是很难,但看到自己捏出的生肖动物被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爱,也值了。”
图为团队成员程艳玉在程老师的帮助下亲自体验吹糖人 程艳玉供稿
通过与程老师的交流,队员了解到青岛吹糖人技艺虽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但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对这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逐渐减弱,传承人才短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红纸银剪的时代韵味
传统剪纸工作坊的门前挂着一幅色彩斑斓的剪纸作品,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访客。步入工作坊内,仿佛穿越时空,迎面而来的是那股浓郁的纸香和油墨气息。这里的每一位剪纸艺术家都在专注地挥动剪刀,用娴熟的技艺将一张普通的纸片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图为剪纸工作室老师们剪纸过程与作品展示 赵思琪供稿
工作坊的张老师,年过七旬,依然精神矍铄。她告诉我们,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剪纸技艺就已经初具雏形。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每一幅剪纸作品背后,都是对中华文化的深情诠释。”张老师说。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亲自体验了剪纸创作,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如剪、刻、镂等,还深入学习了图案设计的精髓。从构思到描绘,再到剪裁,每一步都需细致工艺。张老师用剪刀在红纸上飞舞,几分钟内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便呈现眼前,展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工作坊内的一个角落摆放着各种剪纸工具,包括细小的剪刀、刻刀及专业纸张。张老师微笑着表示:“这些工具是我们创作的必备品,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用途。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传统工具,继续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
张老师的工作坊不仅仅是一个剪纸创作的地方,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阵地。通过手工创作与现代创新的结合,剪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张老师通过讲解和教学,让更多人了解剪纸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让山东管理学院“传文化”实践团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亲身参与非遗传承学习、手工艺术创作及展馆研学等活动,团队成员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产生了更强烈的使命感。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为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