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博主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营造“摆摊月入10万”的暴富假象,常见话术包括“一年存80万”“两小时卖数百斤卤菜”等,并通过雇人排队、场控刷屏、重复剪辑等手段虚构摊位火爆场景,诱导用户支付数千元学费获取“摆摊秘籍”。在短视频平台的算法助推下,“摆摊收徒”正以惊人的速度构建起一个虚幻的财富神话。当“月入十万”“一年存够80万”的暴利承诺与排队抢购的直播场景叠加,这场披着创业外衣的骗局已然突破商业伦理的边界,暴露出流量经济时代的监管盲区。
在这场泡沫狂欢中,多方主体形成了微妙的共谋关系。短视频平台默许夸张宣传的存在,因为猎奇内容能带来可观的用户时长;“成功学导师”们深谙注意力经济的法则,用精心编排的剧本制造财富焦虑;而急于摆脱生存困境的群体,则成为这场游戏中脆弱、被动的参与者。当监管滞后、乏力,这种新型网络诈骗便得以在灰色地带野蛮生长。
破解困局需要构建多维治理体系:首先,平台应当建立内容分级机制,对存在收益承诺的视频强制标注“广告”标识,提醒用户辨别信息真伪,同时审核其资质;市场监管部门可将此类培训纳入商业特许经营监管范畴,要求教学方披露真实经营数据;司法系统则需针对“虚假流量获客”“教学欺诈”等新媒体时代的新型骗局案件优化裁判标准。更重要的是,应当建立普惠性创业支持体系,用真实的技能培训替代虚妄的暴利神话。
“摆摊经济”被异化为流量游戏,折射出的是社会就业压力与财富焦虑的深层困境。整治“摆摊收徒”乱象不仅关乎市场秩序,更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唯有戳破虚假的流量泡沫,让创业教育回归价值本源,才能为真正的草根创业者开辟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张子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