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云端,极飞农用植保无人机正以创新技术推动农业植保作业的深度变革。作为深耕智慧农业领域的科技企业,极飞科技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使命,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破解传统农业痛点。面对农村劳动力短缺、农药过度使用及气候变化等挑战,极飞以植保无人机为核心,构建起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的智慧植保体系,将北斗导航、AI算法与航空施药技术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注入高效、精准、绿色的科技动能。
在春耕关键期,极飞P150Pro2025款农用植保无人机展现出强大的多场景作业能力。其搭载的高精度雷达与智能喷洒系统,可基于农田三维地图自主规划航线,实现厘米级定位与仿地飞行,即使在丘陵、梯田等复杂地形中,仍能保持药液均匀覆盖。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无人机可精准识别病虫害区域,动态调整雾化粒径与飞行速度,相较传统人工施药效率提升50倍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35%,助力农户以更低成本达成“减药增效”目标。在广东黄埔区的水稻种植基地,极飞无人机仅需4分钟即可完成6亩稻田的精准施药,作业数据实时同步至云端平台,生成可视化三维图谱,让每块农田的植保效果可量化、可追溯。
极飞植保无人机的价值不仅限于单机作业。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农户可远程调度多台无人机集群协同作业,结合极飞APC3农机自驾仪的北斗导航功能,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在新疆万亩棉田的实践中,无人机群依托多光谱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长势,智能生成变量施药方案,单日防治面积超万亩,药剂覆盖率提升至98%,综合用药成本下降25%。这种“空天地一体化”的植保模式,既减少了药剂飘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又通过精准施药保护作物根系健康,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红利的释放,极飞植保无人机正加速全球化布局。在东南亚水稻主产区,无人机与卫星遥感技术结合,构建起病虫害智能预警网络;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极飞联合国际组织培训千余名飞手,利用无人机集群防治沙漠蝗灾,日均保护作物面积达500公顷。从中国田间到世界粮仓,极飞以植保无人机为载体,将精准施药、数字孪生、生态保护等创新理念融入全球农业变革,为粮食安全与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智慧。
以科技之力守护每一寸耕地,极飞农用植保无人机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农业的边界。通过持续迭代的环境感知能力与AI决策模型,未来极飞将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在土壤墒情监测、碳汇评估等领域的应用,让科技真正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