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下属企业正大天晴TQB2934(BCMA/CD3双抗)、TQB2922(EGFR/c-Met双抗)、TQC2938(ST2单抗)3款抗体类1类创新药接连获批临床,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据悉自步入2025年后,中国生物制药进入创新产品收获期,依托创新,推出了不少真正能填补临床空缺的好药。这些利好消息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的努力。
自接班以来,谢其润便一直在积极持之以恒革新企业,尤其重视创新药的研发,组建了超过3000人的优秀研发和临床团队,并且每年都要开展上百项临床试验。也正因如此,中国生物制药成功从一家仿制药为主的中国龙头企业,全面转型为一家全链条创新的国际化领军药企,并连续6年跻身全球制药50强。中国生物制药来自创新药的收入占比也从2015年的11%逐年提升,并将在2025年实现创新药收入占比50%,正式完成创新驱动业绩增长阶段的目标。
此次接连获批临床的3款抗体类1类创新药TQB2934(BCMA/CD3双抗)、TQB2922(EGFR/c-Met双抗)、TQC2938(ST2单抗),便是其多番努力的成果。据悉这三种创新药的新增适应症分别为治疗成人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联合境内已上市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覆盖罕见病/肿瘤/过敏三大高增长赛道,可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
以TQB2934(BCMA/CD3双抗)为例,AL型淀粉样变是罕见病的一种,发病率仅为9-14例/100万人口/年,多见于老年人,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而正大天晴自主开发的TQB2934(BCMA/CD3双抗)为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研究显示,AL型淀粉样变患者的克隆性浆细胞上膜结合BCMA高表达,诊断时骨髓标本中的浆细胞中位BCMA表达率约为65%,复发时浆细胞中位BCMA表达率约为75%。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通过一端与T细胞表面的CD3受体结合,另一端与克隆性浆细胞BCMA结合,将T细胞招募至BCMA阳性细胞周围,进而激活T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等杀伤BCMA阳性的靶细胞。已有研究表明,BCMA靶点T细胞疗法治疗AL型淀粉样变,患者有望获得深度缓解[2]。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治疗该疾病的BCMA/CD3双抗获批。
谢其润近些年来一直带领中国生物制药秉持“健康科技,温暖更多生命”理念,持续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致力于将更安全、有效、可负担的新药好药带给广大民众。此次更是“三箭齐发”,不仅证明了自身决策的正确性,更实力彰显了企业的研发实力与丰富在研管线。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