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无畏的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的人生轨迹犹如一部精彩的奋斗史,从农村少年到九江师范学校的优秀学子,再到海军部队的优秀士兵,最终成长为入学即就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践行者;他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在不同的领域绽放着耀眼的光芒。他就是九江创客优秀代表 ——85后创客曹志亮。
淬炼之路:求学与军旅的双重磨砺
1988年,曹志亮出生于都昌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200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九江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担任文学社社长。师范教育对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强调,让他深刻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也坚定了通过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
2009年,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曹志亮毅然投身军营,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五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更培养出钢铁般的意志、强烈的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退役后,曹志亮深知在知识经济时代,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立足。“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他白天忙于工作,夜晚挑灯苦读,最终以退役士兵专项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在校园里,他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和实践活动,将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完善了知识体系,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入学即就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
曹志亮敏锐察觉到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真正的创新,源于对问题的深度洞察和解决的强烈渴望。“他发现,企业常常面临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困境,而许多失学落榜青年因缺乏技能难以就业。于是,他萌生了搭建企业与学校合作平台的想法,希望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模式,实现人才供需的精准对接。
为此,他频繁奔走于企业和学校之间,深入调研双方需求,精心制定合作方案。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出台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顺利录取为统招全日制大专,还能通过工学交替的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种积累经验,还能获得企业发放的工资及社保,毕业工作稳定就业,对企业和学校及学生都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特别是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很适合这种新型培养模式,未来专升本只需要学生在大专阶段获得企业颁发的技能大赛奖项就可以申请就读。经过不懈努力,他的创业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帮助众多企业解决了人才难题,更让大量失学落榜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了稳定就业,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教育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同时,能够在企业中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培训。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为企业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提前锁定所需人才,避免了招聘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高成本。学生在入学时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直接上岗,实现了无缝对接。这一模式主要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职高、中专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并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兴趣。
职教新篇: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担当
“教育是点燃梦想的火种,职业教育则是照亮人生的灯塔。“在创业过程中,曹志亮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坚信,职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他开始担任现代学徒制学院副院长,全身心投入到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中。
他积极推动学院与海信电器、长城电脑、北京汽车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上,学院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定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潜能,成就未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曹志亮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走进校园授课,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行业资讯和实践经验。此外,他还加强与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在他的努力下,现代学徒制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实践能力,深受企业青睐,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位。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成果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已在广东、湖南、江西三省深入开展办学,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从农村少年到跨界精英,曹志亮用奋斗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篇章。他的故事,是对梦想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更是新时代创客精神的生动写照。他始终坚信:在挫折面前只有一条路,那便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未来,他将继续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细作,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