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起云涌的市场浪潮中,管道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卷”风暴。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想要从中实现突围,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一、内卷中突围,展示强悍实力
成长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台州,公元股份更是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深耕行业40余年,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构建了包括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以及国家级实验室(CNAS认可)在内的多个创新平台。在高性能材料、智慧管网系统、高效新型管道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上不断取得突破,构建了强大的产业链,服务于“水、电、气、风”等城市生命线的输送。
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至今已有各类知识产权1346件,其中专利870件、商标456件、著作权20件。公元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浙江省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2024年度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等殊荣。
事实上,诸多荣誉加冕的背后,远不止这些。将视线聚焦到知识产权上,这是公元股份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三方面进行的精准突破,打造的强悍软硬实力,在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二、产品核心技术攻坚,打造硬实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一直以来,公元制定有与企业整体经营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以知识产权为导向优化公司技术创新路径、资源配置和业务链条等。其中,2个项目立项台州市专利导航项目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
取得这一成绩,公元的研发投入也不低。2024年,公元研发投入2.34亿元,拥有920名研发人员,在员工中占比13.37%。
这样的研发投入在专利产品的实际表现上得到印证。以《一种聚丙烯管道及其制备方法》为例,区别于竞品全而不精的“解决方案”,公元从源头上对管道结构的内层材料进行优化,将抗菌防垢刻入产品的“DNA”。
其以橡胶粒子为载体,添加多种纳米抗菌、疏水母粒,与聚丙烯共混,通过双螺杆挤出以及分段控温等独特的工艺技术,在高速剪切及硫化交联的作用下,使纳米抗菌粒子和疏水粒子在聚丙烯基体中均匀分布并紧密结合,形成疏水、抗菌、增韧的内层,解决管道内细菌滋生、结垢等问题,提升低温韧性。
这离不开公元从最初产品概念的生成、设计、试产、制造,到最后成品的严格论证、确认和验证。以抗菌防垢检测为例,技术人员通过几万次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评估管材表面对微生物的抑制能力和防垢能力。
这样的精益求精的匠心下,此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公元优家舒芯系列,并凭借优异性能荣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无独有偶,针对塑料球阀在常规注塑成型工艺下,难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而导致输送的物质渗出等问题而研发的《一种球阀的密封结构》;解决由于虹吸现象而出现的污水反溢与臭气弥漫问题而研发的《一种防臭同层排水系统》....公元不断地推陈出新,解决一个又一个行业难题,在管道行业中持续领跑。
三、知识产权科学管理 ,塑造软实力
如果说,产品核心技术攻坚为公元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则是公元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灵活调整。
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作为中国管道行业领军企业,公元主动承担起行业标准建设上的责任,主导或参与了119项国家(行业)标准和2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其中主持制订的GB/T35451.1-2017标准获2022年度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参与制定的ISO9854-1:2023和ISO9854-2:2023国际标准于2023年成功发布,进一步彰显中国智造在国际行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风险管控能力。公元建立了贯穿立项、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和风险监控机制,有效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并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未来,公元将继续优化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