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至5日,景德镇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浮光筑景·茶韵启航”实践团的同学们踏上了浮梁茶乡的土地,开启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此期间,他们深入当地多家茶叶企业,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在悠悠茶香中探寻乡村振兴的密码,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发展。
活动首日,实践团在浮梁县江村乡天祥茶号,听取了制茶师宋师傅的介绍,他将“浮梁工夫红茶”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辉煌历史与江家七代人如何坚守传承的故事进行了生动阐述。这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不仅要守住老手艺,更要将其文化价值转化为富民动力。
走进天祥茶号 生环学院供图
次日,“浮光筑景·茶韵启航”实践团抵达浮梁县古县衙茶文化博物馆,馆里展示着《茶经》唐代手抄残卷、宋代点茶器具等珍贵文物。这一件件文物诉说着浮梁茶的前世今生。 实践团同学们在与程天鹏馆长进行的专题访谈中得知了关于浮梁茶文化传承的核心,以及浮梁茶在种植、商贸与文化传播方面的发展历程。
走进浮梁县古县衙茶文化博物馆 生环学院供图
次日下午,在浮梁茶文化研究院,实践团与院长陈泠儿深度探讨:如何从宏观视角审视浮梁茶产业、浮梁茶文化发展思路,共同为浮梁茶产业、文化的国际传播建言献策。
对话浮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泠儿 生环学院供图
紧接着,在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同学们与中心副主任占洁围绕茶产业现代化展开深入座谈,围绕科技赋能计划、产业链整合方案等内容,双方达成明确共识。
与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占洁座谈 生环学院供图
此后在7月3日至5日三天中,实践团同学马不停蹄地对浮梁当地多家茶叶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在深入了解各茶企的特色亮点与辉煌荣誉后,他们不仅见证了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图景,还对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知。
在江西浮梁贡茶叶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加工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茶农们辛勤劳作、挥汗如雨,他们的付出与企业所斩获的上海世博会、米兰世博会双金奖交相辉映。此情此景,让实践团的同学们深切领悟到:浮梁茶能斩获国际顶级荣誉的殊荣,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对每一片茶叶品质近乎苛刻的执着坚守,是对瞬息万变市场机遇的精准洞察与把握,是传统匠心与现代智慧的深度融合。
对话浮梁贡茶叶有限公司计景清 生环学院供图
瑶里茶叶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崖玉”,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一金字招牌,它直观地展现了地域文化特色所蕴含的品牌价值。走进茶园,随处可见茶农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正是特色产业造福百姓、惠及民生的真实写照。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挖掘和认证独特的地域资源,打造具有法定保护效力的“地理名片”,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品牌溢价、并最终带动当地百姓稳定增收、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和关键举措。
走进瑶里茶叶有限公司 生环学院供图
昌南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成功通过欧盟、美国有机认证,这一成果与传承人胡文景毅然返乡、坚守传统技艺的动人故事紧密相连。同学们从中深刻领悟到,文化传承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传统技艺 + 现代标准”的创新组合,为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在昌南茶叶有限公司进行茶叶烘焙 生环学院供图
本次实践,同学们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学习者到思考者的转变。他们不仅掌握了传统制茶技艺,更读懂了“工匠精神”中“慢与专”的坚守;不仅见证了茶企的荣誉与特色,更理清了“文化赋能—品牌增值—民生改善”的乡村振兴逻辑;不仅惊叹于浮梁茶的文化底蕴,更坚定了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的信念。
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将把实践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参与品牌特色打造,让浮梁茶的文化香气传播得更远,让这片“金叶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结出更多丰硕成果,以青春之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郑乔、卢蕴彬、彭蕾)
责任编辑:kj005
在商用厨房的忙碌场景中,灶具的性能与可靠性始终是核心需求技术深耕,让每台灶具藏着细节巧思商用灶具的价值,藏在日复一日的使用细节中其专利大锅灶突破传统灶具的笨重局...
2025年7月1日至5日,景德镇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浮光筑景·茶韵启航”实践团的同学们踏上了浮梁茶乡的土地,开启了暑期...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里,传统装修模式下的“风格错乱、协调供应商、奔波于建材市场”等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家装人选择一家靠谱的全装整装服务公司,装修...
全球物流和工业贸易领域领军企业阿布扎比港口集团(AD Ports Group)与中国最大的港口运营商之一——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
新能源市场卷得飞起,10-15万区间成了年轻人的主战场同级颜值天花板!品质感拉满的吸睛利器这年头,车就是移动的名片宽体低趴轿跑身段 + 性感溜背线条,动感张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