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养老院三楼活动室的门时,78岁的周奶奶正坐在角落,手里攥着一块手帕,眼神跟着其他人的动作游移。活动室里很热闹,护工在组织折纸游戏,老人们的笑声、说话声混在一起,但周奶奶始终没开口,只是偶尔扯动嘴角,像是在配合周围的热闹。
“周奶奶,您试试这个?”护工递过一张彩纸,她抬头茫然地看了看,护工提高音量又说了一遍,她才迟缓地接过,手指有些僵硬地摆弄着。护工悄悄告诉我:“周奶奶听力不好,两年前摔过一跤后更严重了,现在基本听不清人说话,慢慢就不爱跟人交流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养老机构遇到类似的情况。过去一年中,我跟随团队走进多家养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发现听力障碍正在成为影响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隐形门槛”。
此外,在一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2岁的张大爷戴着一副旧助听器,却总把声音调得很大。“戴上也听不清,嗡嗡响,还不如摘了清静。”他摆摆手说。中心的志愿者告诉我们,这副助听器是三年前社区免费发放的,但张大爷不会调试,也没人定期帮他保养,时间久了就成了摆设。像他这样,因为助听器适配不当、缺乏维护而“弃用”的老人,不在少数。
更让人揪心的是听力障碍带来的连锁反应。一家养老院的护工说,有位奶奶因为听不见别人叫她,总怀疑大家在背后议论自己,性格变得孤僻易怒;还有位爷爷因为听不清医嘱,好几次错服了药。心理学专家则指出,长期听不清会导致老人社交退缩,增加患抑郁症和认知障碍的风险,甚至加速身体机能的衰退。
离开最后一家养老院时,夕阳正透过窗户照在走廊上,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没人说话,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我忽然意识到,对这些老人来说,“被听见”或许不只是生理需求,更是一种被尊重、被关注的渴望。
养老服务的温度,不该只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看得见”的照顾上,更要延伸到那些“听不见”的角落。或许,多一个耐心的手势,一副合适的助听器,一次专业的听力筛查,就能让老人们重新“听见”世界的善意,让他们的晚年不再沉默。
责任编辑:kj005
叩访程官村,以赤诚之心深耕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力续航广州新华学院萤火青年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于2025年7月前往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
推开养老院三楼活动室的门时,78岁的周奶奶正坐在角落,手里攥着一块手帕,眼神跟着其他人的动作游移“周奶奶,您试试这个?”护工递过一张彩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