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福建宗亲廖庄兴乘高铁、浙江宗亲廖光腾乘飞机,不远千里赶赴广东揭阳。8 月 8 日晚十点半,廖光腾才抵达潮上居酒店,三人小叙至午夜。次日一早,八旬老人廖罗源将两位宗亲迎入家中。只见家中三个房间已模糊卧室与书房界限,各种历史典籍、密密麻麻的手稿从案头堆到墙角,却整理得井然有序,字里行间的朱笔批注与案头厚重书稿,无声彰显着这位《中国廖氏源流史》作者为家族文化传承倾注的热忱与执着。
一、岁月积淀:与史学结缘的人生厚土
廖罗源,广东揭阳人,现居汕头市,已届八十高龄。他的人生轨迹如一部精心编撰的史书,每一段经历都为日后的族史研究埋下伏笔。1966年高中毕业后,他怀揣热血投身军旅,在部队被选派至新华社系统学习新闻写作,又在中山大学中文专业的深造中夯实了文字根基。十年新闻工作的历练,让他练就了“于细微处见真章”的洞察力与“文以载道”的扎实笔力;而在原汕头地委党史研究室主持潮汕地区武装斗争史编写的岁月,更让他与史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学会了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辨伪存真,在时间脉络中梳理历史逻辑。
从汕头市侨务外事局副局长到汕头特区接待处副主任,从区统战部副部长到党政事务局局长等,多岗位的磨砺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更培养了他“凡事求甚解”的严谨作风与统筹全局的宏观视野。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经历,最终都化作他深耕族史研究的“隐形翅膀”,让他在后续的著述中既能扎根史料细节,又能跳出族史看历史。
二、十年深耕:族史研究的赤诚坚守
不满足于含饴弄孙的安逸,怀揣对家族历史的赤诚与敬畏。”退休后的廖罗源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意外的选择:潜心投身廖氏族史研究的浩瀚长河。2011 年,他担任廖氏通史编委会副主编,全身心投入族史资料的搜集整理,这一干便是六年。也从中发现此前的《中国廖氏通书》(以下简称《通书》)与《通史》虽为族史研究奠定了基础,却更偏向史料汇编性质,在廖氏起源、支系脉络等核心问题上存在与史实不符之处,仍有极大深化空间。
2016 年,在《中国廖氏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广西桂林发行会议上,他与江西廖清涛副教授再次提起并共同决定另撰《中国廖氏源流史》(以下简称《源流史》),为廖氏四千余年的传承脉络寻根溯源。彼时已届古稀之年的他,不顾亲友“安享晚年”的劝说,毅然投入撰写。十余年间,他宵衣旰食,殚精竭虑。这份坚持的背后,离不开家属的默默支持:家人包揽了家中大部分家务,让他能全身心投入研究;在他因长期伏案身体不适时悉心照料,缓解病痛;在他视力下降后,更主动帮忙查阅资料、整理手稿,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这部计划达 180 万字的三册巨著,字字句句都凝结着他无数个日夜的心血。
上册历时五年打磨,40 余万字聚焦最核心的起源难题。他以族谱为基础线索,遍查《说文解字》《汉字源流字典》《康熙字典》《辞源》《左传》等古今典籍,参考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及楚史名家的研究成果,从上古史、姓氏史、考古史、古汉字演变等多维度交叉考证,最终明确廖氏源于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的古飂国,始祖为飂叔安。厘清了“廖”字三千年演变轨迹:# 笔墨丹心照家史:耄耋老人廖罗源与《中国廖氏源流史》的情怀。
三、岁月积淀:与史学结缘的人生厚土
中册以时间为经、人物活动为纬,系统梳理自尧时飂叔安至公元 1279 年宋元崖山之战的三千余年历程。他依据数十部族谱记载,清晰勾勒出廖氏“一始祖、两族系、五大宗支”的脉络——一始祖为飂叔安;两族系为叔安 20 世伯廖族系和 37 世伯高族系;五大宗支涵盖伯廖族系的广东连州廖冲宗支、福建将乐顺昌宗支,以及伯高族系的江西宁都崇德宗支、福建杭永花公宗支和福建安溪廖俨宗支,有效解决了《通书》《通史》中悬而未决的源流争议。
而计划涵盖元、明、清的下册,却因他积劳成疾被迫暂停。双眼术后视力骤降至左眼 0.25、右眼 0.5,长期伏案导致的肩周炎让他连抬手翻书都酸痛难忍,留下的不仅是一叠叠写满批注的手稿,更有一个老人未竟的心愿。
四、治学如灯:严谨背后的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重证据不虚美”,这一治学准则深深融入《源流史》的撰写全过程。考证廖氏起源时,他比对 30 余部族谱与 10 余种考古报告,力求源流考证的扎实可靠;解释“廖”字演变脉络,他逐字核对 7 部古今字典的注释与演变轨迹,清晰还原文字传承轨迹;梳理家族迁徙路线,他结合历史地理研究精准还原古代行政区划变迁,让迁徙脉络有迹可循。更具创见的是,他将中国通史、姓氏发展史与廖氏族史创造性融会贯通,以宏观历史视角破解族史中的“孤立事件”——例如通过廖氏人口在战乱时期的锐减数据,生动印证了中国古代“乱世流离”的社会现实。
这部著作尤为难得的是实现了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他打破传统族史的刻板叙事模式,巧妙融入鲜活元素:既有廖氏先人迁徙途中的艰辛记录等特写镜头,也有某代先祖教书育人善举等家族小故事,更穿插古代宗法制度详解等知识链接,让原本严肃的史料变得鲜活可感、易于理解。而在这份学术严谨与人文温度背后,是他对家族文化的深沉敬畏:“族史是家风的根,根扎得深,家族才能长得旺。”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不刻意逢迎流俗”的赤子之心,使《源流史》超越了普通族史著作的范畴,成为连接家族记忆与民族历史的重要纽带。
五、薪火相传:未竟之路的接续与期盼
“我老了,但族史研究不能停。”当廖罗源颤巍巍地将一箱箱手稿交到来访宗亲手中时,声音里满是不舍与深切期盼。8 月 9 日,在堆满典籍的家中,经过庄重商议,廖庄兴、廖光腾两位宗亲正式接过传承接力棒,郑重承诺将以敬畏之心完成下册编纂、全书校对与审定工作。他们望着满室散发着墨香的典籍与书稿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深深懂得接过的不仅是一部未竟的著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
然而,这部皇皇巨著的最终出版,仅凭两人之力远远不够。正如廖罗源在书稿后记中所言:“家族文化的传承,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目前,《源流史》下册编纂亟需历史专业人才补充史料,全书系统校对需要文字功底扎实的志愿者参与,出版发行更面临资金支持的现实需求。在此,我们恳切期盼更多有文才、有热情、有实力的廖氏宗贤加入进来,让这部凝聚十年心血的著作早日面世,让廖氏千年家风通过笔墨得以延续,让“家史连国史”的文化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暑气渐消,晨光洒满书桌。廖罗源用十年光阴生动证明:执着的追求从不因年龄设限,热爱的光芒终能穿透岁月风霜。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位耄耋老人的个人传奇,更是无数中华儿女守护文化根脉的生动缩影——因为总有这样的人,愿意用一生的坚守,让历史的火种永不熄灭。
《中国廖氏源流史》编委会
二〇二五年八月
责任编辑:kj005
根据《2024年中国家装消费调研报告》,口碑评价和公司资质是消费者选家装公司时的重要考量(图片来源:星杰国际设计官网)一、40000 + 业主信赖,口碑见证实力...
盛夏八月,福建宗亲廖庄兴乘高铁、浙江宗亲廖光腾乘飞机,不远千里赶赴广东揭阳一、岁月积淀:与史学结缘的人生厚土廖罗源,广东揭阳人,现居汕头市,已届八十高龄从汕头市...
8 月 15 日,北京中传国际酒店会议室氛围热烈 —— 由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和世联新天(北京)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进博会北京推介会顺...
在婴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均衡的营养补充是奠定健康基础的重要环节宝宝成长需科学补营养钙铁锌缺一不可婴幼儿时期是骨骼、神经和免疫系统快速发育的阶段,对钙、铁、锌的需...
在盛夏的蝉鸣中,福建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惠海扬帆,鱼韵兴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惠安县大岞村,以青年智慧赋能特色产业,用创新实践点燃...
近日,苏州万达颐华府邸于虎丘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域正式启幕苏州万达颐华府邸选址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的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由珍贵的清代文保古建经保...
秘鲁库斯科孔子课堂正式启用,标志着孔子学院在安第斯山区的文化教育布局迈出关键一步,其对招生工作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强化区位辐射,精准覆盖目标群体 库...
刑事案件从不是纸上推演的简单博弈,一旦卷入其中,每一次抉择、每一份辩护意见,都可能牵动命运的走向此次,我们围绕律师的实战经验、社会口碑、律所支撑力度及案件类型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