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事业 开展中西医结合 为创造新医学而呐喊 ——郭兆起
郭兆起,男,汉族 ,1945年3月14日生 ,原籍山东省临朐县人。1970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专业,1970年一1978年在铁道部第三铁路设计院任医师,1978年-1980年在天津医学院青年教师进修班学习,1980年一1982年在天津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一1987年在天津内分泌研究所工作,1987年-1989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作研究工作,并被正式聘为客座教授。1990年始在渥太华开渥太华中国针灸诊所,之后先后在国际会议上、杂志上宣读出版过多篇文章。
2006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世界职业医学带头人(Leading Health professionals of the World)。2007年被中国世界名人管理科学院授予"世界名人医学专家",并授予"世界名人勋章"。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华传统文化医学名家"。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国际大使"奖章(Order of International Ambassador)。
2008年被英国"世界艺术、科学、通讯大会"(The World Congress of Arts, Sciences, andCommunications)授予"终身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s Award in recognition ofLifetime of Contribution to Science and the Healing Art)。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世界医学领域五百学科带头人"(500 Great Leaders forinspirational and
Uplifting Leadership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被中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会、中国国际经济文化研究院授予"中华医学权威专家""中华爱国主义形象大使"。
2009年获英国国际传记中心"国际希波克拉底医学成就奖"(The International Hippocrates Award forMedical Achievement) 获美国传记研究院"世界终身成就奖"。同年,出席中华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峰会论坛"获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单位"和"中医适宜技术创新杰出人物"奖。
2010年在美国Las Vegas 中美华商名人峰会上获"杰出华人贡献奖"获美国传记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知识大使"奖(Ambassador of Knowledge)被中国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聘为高级研究员并授予"全国首批高层次医学行业优秀人才奖"。
2011年成为美国世界名人堂名人(World Hall of fame)。在中医药管理局于长沙举行的第五次国学、国医论坛会上获"2011年度中医药传承贡献奖"。在北京举行的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与发展论坛会上获"特殊诊疗技术贡献者"奖。获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国民间中医药特技人才"证书。被中国中医药发展促进会聘为客座教授。
2012年事迹刊载于英国"前沿"杂志(The First and Foremost)。被英国前沿杂志授于"成就证明奖。被选为加拿大中医针灸促进会会长。被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评定为中医学教授。被选为第八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执行理事。
2014年被美国华夏财富杂志、全球华人风云录评委会评为2014-2015年度全球华人风云人物,并授予"杰出华裔成就奖"。
2017年成为世界针灸联合会第九届执行理事。
2022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民族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顾问,被收录大型纪实性典籍《大国崛起》文献,并荣获入编证书。
益生菌的探讨——加拿大Sino Acupuncture Clinic 郭兆起
益生菌的最早发现,在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有一个长寿区。那里的人寿命超过100岁的大有人在。多年前有一位著名的胚胎学家兼微生物学家。他的名字是Ilia Metchnikoff。他在世时多次去探访那些百岁老人们以及他们的家属,他发现那些老人每天都吃自已用Kafia (一种益生菌)做的酸奶,后来他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延长生命“(The prolongation of life),书中他详尽地描述了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经过分析推断并得出结论,益生菌能延长人类寿命,该书于1907年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后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Metchnikoff 原本是一位著名的胚胎学专家,1882年Ilia Metchnikoff先生把山楂树剌插入海星幼虫体内后,观察到海星幼虫体内的一种细胞能象阿米巴那样运动并能吞食山楂树刺上掉下来的碎片。他把这种细胞取名为巨噬细胞。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在免疫学中开创了细胞免疫这一领域。同时,还纠正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由于他在医学研究上的巨大贡献,Ilya Metchnikoff 於1908 年获得诺贝尔奖。细胞免疫只是他科研的一个领域。实际在他获奖之前他已把科研方向转向通过引入外来的对人体友好的菌群从而改变大肠中的菌群活动。说到这里我还要提一下那个年代的一些事。当时通过个体胚胎发育和种糸演化的研究,Metchnikoff 得出了一个结论: 结肠是一个机体的不必要的废物毒素渗出池。分泌来自全身的各种毒素。这些毒素在损伤我们的机体。在这一结论的影响下,英国人的医疗方向有些改变。为了摆脱这个毒素渗出池,在二十世纪的头两个十年里,大肠切除手术在英国变得非常流行。而Metchnikoff 则想通过引入外来的对机体友好的益生菌来取代大肠中的原有菌群。从而减少了体内毒素的产生和聚集,还避免大肠切除术,又促进了健康延长了寿命。
益生菌的作用:
在过去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经过调查发现多数过敏性疾病、许多自身免疫病都可能是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在我用针灸治疗过敏性痹病和自身免疫病时,如果同时应用益生菌会使疗程缩短。我治疗过的这些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湿疹、克隆氏病、婴儿夜啼症等。如果单用益生菌治疗这些病症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些益生菌并不能在肠道内长期生存。人们需要长期反复使用。最近我看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新近研究成果。成果显示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迅速从父母那里(主要是母亲那里)获得肠道内的各种菌群。而且各种菌群的比例、单位体积内细菌的数量都跟母亲的完全一样。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正常情况下,外来的细菌(可能也包括益生菌)很难长期生存下去。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再加上粘膜表面的含有抗体和溶菌酶粘液膜。看上去好象是固若金汤的防线。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下述诸因素常常能够破坏人体内的正常有用的菌群。年令老化,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人们步入中老年后有些人正常有用的群菌开始减少。工作、学习、精神情绪紧张也能造成这种局面,即便是年轻人也会这样。最严重的因素是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某些毒性特别强的细菌感染。看完这些看似很严谨又前后矛盾的结论我感到我们国人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足够研究。至于益生菌作用据说是它助于有用菌群的恢复。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高智商。尽管如此,他的成就自始至今一直备受争议。原因是他的延长生命一书出版后,许多国家、地区、甚至个人引进了这种东西然后生产出售。人们食用了这种酸奶后有人说好,同时也有人则持否定的态度。
2019 年我回国探亲。新结识的一位朋友丁先生就跟我说这些东西不过是骗人的把戏。除了kafia, 在中国类似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刚开始记忆时。我父亲从他的朋友那里掏要了一样东西。名字是海宝。这东西在碗里看上去象一个深灰色柔软的饼子。这东西形状常随着容器的形状而变。每天他把剩余的茶水和红糖放进去喂养这海宝。然后再把这海宝产生的水沏出来喝。用以改善他的消化系统。效果不错。他反复用了几个月后,就把这海宝送人了。大该是喂养这东西太麻烦了。据说海宝已在中国存在了很多年。后来这东西传到了日本,并在那里成了好东西。日本人把中国的海宝称作canpucha。大该是康复茶的音译。中国的泡菜被韩国人抡先在国际上注册。现在被国际上认为是益生菌。中国的制酱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用麦子面或干馒头作的称面酱,用豆面作的称作大酱。大酱传到日本之后,被日本人称作咪少。日本人喜次喝大酱汤,并在国际上推广,现在也被认作益生菌。过去许多人猜测日本人长寿是由于他们的有良好的饮食食习惯,每餐只吃八成饱。但,后觉得这个解释也不对。我去过日本两次,我感到他们和我们的唯一区别是他们每餐都喝大酱汤。2007年我回国时我的一个外甥给了我一瓶大酱。他说一位苏北人正在举办如何作大酱的学习班,他教授快要失传的最传统的工艺。我拿过来尝了一下,感到比日本人作的大酱纯正得多,除了酱还有酱豆腐、酒酿等,都应是研究的题目。
中国用微生物加工食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其中不乏益生菌。我啰啰嗦嗦写了很多,到底应从那里下手研究呢?前面我提到丁先生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实际上反应出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国外生产的益生菌并不适合中国人用。五十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世界上的人类大肠杆菌,大约有一百零三种分布在全球的多个区域,当人们旅行到另一个区域时就会出现呕吐腹泻的感染症状。我们中国人把这一现象称为“水土不服”,这个词实际上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就出现了,那时的古人还拟定一个中药处方来应对军队在行军到异域作战时遇到这种情况时使用。这个处方的名字是“诸葛行军散”处方中有西牛黄、当门子、真珠、梅片、硼砂、明雄黄、火硝、姜粉、金箔,九味药组成经过试用证明效果非常快而有效,而且,明显快于益生菌。
当年,我在听药理课时,我的老师告诉我们,在他行医过程中曾遇到几例病人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时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症状,他用了很多办均无效,但,当他用健康人的大便给病人贯肠治疗之后,病人反而即刻痊愈。
我个人认为:人体内有用的菌群一定有很多种。它们之间一定有一个匹配关系。如果你用的益生菌和你的大肠杆菌不匹配,这效果可能不会理想。首先,国内应首先普查一下国内有几个不同的大肠杆菌分布区。然后再着手在不同区域的人体内寻找益生菌,然后再看手培养生产。应用单一的益生菌可能不如多种复方益生菌。当年Metchnikoff 先生到处寻找益生菌实际上也只是找到了Kafia 和乳酶生。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现在市面上能够看到到的益生菌已有几十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光伏产业经历了从PERC到TOPCon和异质结(HJT)的技术迭代,而2025年将成为异质结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转折点精准控制与工艺优化:异质结设备的核心突破异...
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厦门站,正式官宣返场!2025年10月17日、18日、19日将重磅返场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凤凰体育馆连唱3场,为鹭岛歌迷带来新一轮的音乐...
全新阵容首战告捷全球屡获殊荣的CFD经纪商KCM Trade于本年8月,首度以全新车队阵容 "KCM Trade x TRC x Harson Tyres",参...
近期,A股市场迎来一轮强劲行情,沪指成功站稳3700点关口,单日成交额连续突破2万亿元大关,市场情绪显著升温,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恰逢一年一度的金融圈&ldquo...
西班牙葡萄酒专家SWS课程再次启动招生,由两位葡萄酒大师赵凤仪和邢威共同执教SWS课程为西班牙葡萄酒的官方认证课,由ICEX(西班牙对外贸易发展和投资局)签发认...
近日,捷顺科技国产化进程再迎喜讯:旗下人脸识别门禁设备Y18(JSMJY18)顺利通过 OpenHarmony 4.1 Release 版本兼容性测评,正式获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