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镇江梦溪园里荷风阵阵,镇江籍科学家茅以升题写的“梦溪园”三个大字历久弥新。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矢志寻踪科学永,光耀后世薪火传”实践团负责人狄婧走进这座古园,探访传承至今的科学精神。青石板路尽头,沈括的铜像正对着一汪池水,手里还捏着块陨石——这场景,一下子把人拉回了千年前科学鼎新的北宋。
“这就是写《梦溪笔谈》的地方啊!”狄婧低头看着手里的宣传折页,豁然开朗。讲解员说道,沈括在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地质、生物、化学、医药等方面都造诣很深,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一流科学家,李约瑟称赞《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在展厅外,狄婧注视着浑仪复制品,认真阅读了相关介绍。“大家看这刻度,沈括当年改了又改,算出来的回归年长度,跟现在只差毫厘!”讲解员说道。进入展厅前,狄婧瞻仰了由当代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题写的“学坛巨擘”匾额,并结合预先收集的资料进行记录。
图 1 图为狄婧阅读浑仪复制品简介
狄婧进入展厅,仔细阅读了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主要科学成就。从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规律,到“隙积术”计算公式,再到石油“此物必大行于世”的预言,沈括惊为天人、超越时代的创新思想令人叹为观止。狄婧注视着沈括对海市蜃楼研究的成果讲说,结合光学知识,向现场游客进行介绍,更加感受到来自千百年前沈括的超凡智慧。
图 2 图为狄婧讲解《梦溪笔谈》中的主要科学成就
“最令我难忘的是沈括通过化石研究来判断海陆变迁,这一观点远远超越了时代思潮和西方学者。”来自湖南的游客王先生说。“沈括身在镇江,心在宇宙万物,正是他见微知著的眼光和潜心探索的态度才造就了这本科学巨著。”来自青海的游客李女士说。狄婧在现场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同游客讨论了关于沈括的生平事迹、当代影响、科学精神等问题,现场气氛火热。
通过本次镇江梦溪园的社会实践,狄婧充分领悟了沈括的科学精神,并决定吸收其广泛涉猎、矢志求索、大胆实验、小心求证的品质,从而更好的投入到物理学习和研究当中。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