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实践团程凤怡、狄婧及团队一行走进无锡钱穆钱伟长故居,在青砖黛瓦的院落间,追寻两代学人跨越世纪的治学足迹,感悟钱氏家族“文理相济、知行合一”的精神传承与科学风骨。
图1程凤怡在钱穆钱伟长故居前留影
故居内,泛黄的手稿、旧时的书桌、珍贵的影像资料,静静诉说着钱穆与钱伟长叔侄二人不同却又相通的人生轨迹。一位是被誉为“国学宗师”的史学专家,一位是“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科学大家,虽分属文理两界,却共同诠释着“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治学之道。程凤怡仔细注视着透着岁月印记的书桌,心中敬仰之情顿生。
图2实践团参观故居内课堂书桌
在钱穆展区,团队成员驻足良久。他毕生深耕国学,从《先秦诸子系年》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每一部著作都建立在对史料的爬梳考证之上,“论从史出”的严谨态度,恰如科学研究中的实证精神;他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主张“学术独立、教育自主”,以系统化思维构建人文教育体系,与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理念异曲同工。
移步钱伟长展区,其“科学救国”的历程令人动容。为投身抗战急需的军工研究,他毅然放弃擅长的文史专业,从零开始钻研力学,这种“国家需要即吾专业”的选择背后,是对科学价值的深刻认知;在力学研究中,他提出“钱伟长方程”,将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科学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出应用科学服务社会的务实精神。
图3实践团仔细阅读钱穆、钱伟长手稿资料
叔侄二人的精神在故居中交融辉映:钱穆以“史识”洞察文明脉络,钱伟长以“数理”探索自然规律,前者的人文关怀为后者的科学研究注入温度,后者的理性思维为前者的学术传承赋予新解。展柜中,钱穆的家书里“做学问要耐得寂寞,求真理要勇于突破”的字句,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注脚。
参观途中,狄婧感叹道,钱氏双贤的“功绩”,不仅在于各自领域的卓越成就,更在于他们打通文理壁垒、融合实证与思辨的科学方法,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
本次探访,不仅是对钱氏双贤的追思,更是对“文理互鉴、求真务实”精神的深刻体悟。团队成员表示,将从钱氏双贤的生平中汲取力量,以严谨态度对待事业,以融通思维破解难题,让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相得益彰。
(狄婧 供稿)
责任编辑:kj005
9月12日,研祥智能物联业务“AI新引擎 智控新生态”全国巡回研讨会东莞站的热潮席卷湾区,行业精英齐聚,共探智控生态创新与协同发展,为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