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机器轰鸣,只有模拟婴儿的啼哭、轻柔的安抚和选手们凝神屏息的专注。近日,北京58同城总部,北京朝阳区第三届“朝匠技弈”职业技能竞赛——育婴员技能大赛决赛正在进行,赛场气氛安静却扣人心弦。
本届赛事共吸引近200名选手报名,最终来自高校、幼儿教育机构和社会家政服务群体的佼佼者同台竞技。她们比拼的不仅是技能,更折射出家政行业的未来走向。
“教科书”遇见“经验帖”:既要专业也要应变
在“婴儿突发窒息”的模拟场景前,一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反应迅速,按照规范轻拍背部、胸外按压,动作干净利落。另一边,经验丰富的王阿姨面对“婴儿洗护与安抚”考题,则先细致检查体温和衣物松紧,再用温水轻柔擦拭,动作沉稳娴熟,衔接自然。十几年的从业经验让她在“生活照料”和“健康管理”环节中游刃有余,赢得评审认可。
决赛实操环节成了知识与经验交锋的舞台。大学生们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在规范流程上表现突出;资深家政员则在细节中展现长期积累的经验与判断力。这种“学院派”和“经验派”的同场竞技,让人清晰地看到,行业正处在知识与经验融合的升级阶段。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大赛旨在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推动“一老一小”领域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职业技能竞赛在提升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新路径。大赛以“全场景+细流程”为导向,覆盖婴儿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早期发展和安全防护四大模块,特别强调“实操为主”,不仅检验操作能力,还要求选手具备应急处理和沟通适配等综合素养。“行业已经完成了从‘基础照料’到‘科学、安全、精细化’的升级,这种融合比拼正是未来发展的缩影。”
技能大赛的背后,是数以千万计家庭的现实需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比重达到18.70%;与此同时,0—3岁婴幼儿接近3000万。在我国,68.6%的家庭夫妻双方均就业,新一代父母已不满足于“有人看”,而是追求“科学育”。婴儿睡眠训练、感统启蒙、双语互动等精细化需求激增,推动家政服务从“经验驱动”走向“科学与标准驱动”。
然而,人才供给却明显不足。目前国内家政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但高素质服务人员依然短缺。因此,本次大赛不仅是一次比拼,更是一场行业人才的“阅兵”与“示范”。
58到家讲师受邀担任裁判 培训力量融入行业标准
与往年相比,本届大赛的另一大亮点是角色的转变。过去,职业培训机构只是参赛者,如今,它们已成为赛事的组织者和评判方。
作为组委会成员,58到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不仅携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共同承办赛事,多位培训老师更是受邀担任执行裁判。这不仅体现了个人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标志着社会化培训力量正在成为行业标准的重要参与者。
“评审时我深刻体会到,现代家政服务早已超越传统“经验活”的范畴,它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支撑,也离不开标准化的实操体系。真正的专业育婴员,不仅要掌握护理技能,更要懂营养、早教与儿童心理,这才是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标准。”作为本次大赛评委,58到家培训讲师陈丽华拥有13年行业经验,并获得“国家高级育婴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育婴员》考评员”等多项职业资格认证,累计培训学员近万人。她指出:“大赛不仅是一次技能比拼,更是对行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的一次检验。”她强调,未来的培训要继续做好“翻译官”和“桥梁”,把个性化的家庭需求转化为系统课程,再将课程转化为服务者发自内心的职业自信与服务能力,真正推动行业走向职业化、标准化。
为了让科学的育婴标准不再是赛场上的“盆景”,而是融入千家万户的“风景”,58到家近年来不断升级培训体系,搭建“教学评就”一体化模式。通过线上讲师与线下辅导老师结合的“双师模式”,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递。仅2024年,其双师课堂累计学习时长就达到71万小时,二线及以下城市参培人数同比增长229%;大多数学员不仅快速就业,七成以上还实现薪资提升。
这也在大赛中得到了验证,58到家学员在理论知识上不输专业院校学生,在标准化流程的实操环节中展现出规范与专业,为培训质量提供了最直观的注脚。
随着更多赛事和培训体系落地,家政服务正从“经验活”走向“专业工种”,在守护“一老一小”的过程中,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与社会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没有机器轰鸣,只有模拟婴儿的啼哭、轻柔的安抚和选手们凝神屏息的专注本届赛事共吸引近200名选手报名,最终来自高校、幼儿教育机构和社会家政服务群体的佼佼者同台竞技...
近日,美国《时代》杂志(TIME)公布了备受瞩目的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苹果、华为、比亚迪、DeepSeek、雷鸟创新等多家全球科技企业的突破性产品上榜此次...
10月9日,202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澳网”)中国发布会在上海举办,揭晓澳网2026最新看点及赞助商阵容更新作为澳网全球官...
[中国,苏州,2025年10月10日] 由江苏苏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州农商行)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主办,金融时报社媒体支持的2025智慧...
3D 打印技术不仅可以打印小塑料件,增材制造技术的进步意味着可以使用各种原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形状过去,等待医疗植入体的患者有两种选择:从目录中选择普通植入体,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