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媒大学48号教学楼前,有一份展开的“卷轴”雕塑。走近端详,其上镌刻着一首千年之作——苏轼的《定风波》。字迹遒劲,镌刻于石,静静铺陈于校园一隅。每日清晨,师生从这里穿行,走进教学楼,开始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而在过去的2022届毕业典礼上,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教授再次唤起这首词的深意,深情寄语青年学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他带领全体毕业生与老师们齐诵《定风波》,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为即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学子,送上一份沉甸甸的温暖祝福。

中国传媒大学2022届毕业典礼党委书记廖祥忠领诵《定风波》

中国传媒大学赵琳老师在48号楼前静赏雕塑卷轴《定风波》
2025年9月至10月,“看见你的声音・赵琳的声音美学空间” 艺术公益展在京举办。该展览由噫吁唏艺术馆主办,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豆豆专项基金、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海南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共同协办,期间推出六场主题沙龙。其中第四期“赵琳的声音美学空间——双语声浪:向世界传递声音名片”沙龙以苏轼《定风波》为文化纽带,探索快节奏社会中声音与自我和解、与世界对话的路径,成为展期一大亮点。
沙龙上半场——素人声音逆袭“跨越语言的山海 送给世界一首《定风波》”再次把苏轼的声音带入当代语境,用跨越语言与身份的行动,探索“在社会快节奏下,声音如何成为我与自我和解、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这一亟待回答的时代课题。
为什么当代我们更需要朗读
“这首词写在苏轼泥泞路上、风雨之中,它所讲的,不只是对风雨人生的超然态度,更是穿越千年、回应当下的精神处方。”深耕典籍英译的翻译家——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海南大学教授赵彦春表示,他与探索声音美学的艺术家、专注声音美学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琳,不约而同选择了《定风波》,希望在诗词的共鸣和声音的节奏中,为当代青年找寻一份信念之光。
《定风波》像一串钥匙,悄然打开了三重空间:古今对话的文化空间,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空间,以及声音通往内心的审美空间。赵琳教授补充,早在此沙龙之前,一次“声音的偶遇”让她与赵彦春教授结下了深厚友谊:“我曾在个人公众号‘赵琳的声音美学分享’中朗读双语诗文,想用治愈的声音美学赋予诗歌以新生命,没想到当时正专注于林徽因诗作英文翻译的赵彦春教授偶然听到后深受触动,主动邀请我为他的林徽因诗作英译稿配音,这段以‘双语传播中华文化’为共识的合作就此开启。”赵彦春教授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为“Go back now. No wind, no rain, nor shining light to stay”,以诗性的敏感捕捉苏轼藏在字句里的呼吸——真正的从容,不是没有困境,而是风雨之中,依然不急不惧;走过之后,依然葆有内在的澄明。

著名翻译家、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彦春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赵琳教授、北京市委宣传部讲师团专家高国峰现场交流。
赵琳教授从声音的角度解读如何呈现积极人生的松弛感。苏轼是一位把人生风雨化作明月清风的智者,如何把这种从容传递给听者?北京市委宣传部讲师团专家高国峰先生将他两年前与赵琳老师一起讨论过的《定风波》朗诵视频带到现场,通过语气、节奏与气息再调整演绎,呈现潇洒飘逸的苏子风采。

北京市委讲师团高国峰老师现场朗诵苏轼的《定风波》
沙龙现场,来自俄罗斯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生梅丽莎、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主持人苏小小、韩国主持人金恩智纷纷用英语演绎了赵彦春教授翻译的《定风波》,在赵彦春老师与赵琳老师的点评之后,继而再用俄语、韩语进行即兴双语创作,呈现出了外国友人眼里不同风格、幽默风趣的苏子形象,现场掌声阵阵,让这首千年宋词在汉语、英语、俄语、韩语之间回响,完成了一次“多语种共读”的浪漫奔赴。

俄罗斯梅丽莎博士演绎苏轼的《定风波》

俄罗斯梅丽莎博士、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主持人苏小小
被听懂,永远比被听见更重要
当声音走出内心、走出校园、面对世界,它能否真正被听懂?这一话题成为现场讨论的焦点。“双语诵读是一种与自我的和解,译制配音是一次向世界的表达。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声音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的不只是语言,更是情感、身份与审美经验。我们愈加需要一种从容的姿态与坚定的声音,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语境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赵琳表示。

埃及籍中国外文局专家刘正曦与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麻争旗教授交流配音与译制片翻译艺术
“翻译是话语的重构”,曾获全国优秀译制片“飞天奖”的《居里夫人》翻译家、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麻争旗教授一语道破。麻教授以独到的视角讲述了配音与译制片翻译艺术在传播中国文化、构建国家形象中的独特作用,并特别提到在对外传播中,译制片翻译将一种文化语境中的意义与情绪重新组合打磨,传递至另一种语言系统中,词语的选择往往蕴含着中国精神,承载着文化的分量与重量。麻争旗教授结合电视剧《唐山大地震》译制案例分享:“每一个译词的落点都是文化的表达,我们要尊重文化差异,准确传递情绪、彰显逻辑和世界观。‘缘分’一词看似简单,若译为‘fate(宿命)’会透出无奈感,译为‘blessing(福气)’才能传递中国人对家庭的珍视与祝福,西方观众也更易理解,这就是‘听懂’的关键。”

麻争旗教授邀请梅丽莎博士为他翻译的《唐山大地震》即兴配音
“让中国人讲外国语,让外国人讲中国话,自然、生动,有味。这是译制的目标,也是对外传播的理想。”麻教授说,“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传播者或许不是声音最响的人,而是最理解‘听懂’有多难的人”。他引用《荆棘鸟》经典台词“For the best is only bought at the cost of great pain.”(因为最好的东西,往往要用极大的痛苦来换取)回应了艺术展发起人赵琳教授所追求的极致声音美学,也回应了配音艺术中反复打磨的精神内核。
配音艺术家、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王明军教授通过线上分享经验:“我们戴着镣铐舞蹈,每一个作品独特的基调和属性,以及人们心理期待的,这些是多方面的原因,这就是所谓镣铐,它是产生美的重要的根据”,“不要怕重复训练,表达不是一蹴而就的技巧,而是一种通过长期积淀和淬炼出的内在力量”。他表示,配音训练一遍遍推敲的停顿、情绪与气息才真正决定着一个声音能否被听见、被记住、被理解,重复机械的背后恰恰是中国配音演员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配音艺术家、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王明军教授线上互动
声音美学空间正在成为青年发声、国家叙事的共创空间
赵琳教授从教学创作与声音美学的角度呼应两位专家的观点。在她看来,声音不仅是传递内容的媒介,更是一种唤起共情、构建共同审美空间的方式,它组织语言,更建立信任;传递信息,也传递美感——这正是创办‘声音美学空间’的初衷。译制与双语配音是一种多维度的创作:让语言不仅被听见,更被理解;让文化不仅被传播,更实现深层次的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沙龙上出现不少年轻身影——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韩、中西、中英双语播音专业的年轻学子们热情参与现场学习交流。当“我们是谁”不再仅囿于文字所写,而可借声音所传:声音不再是传播的终点,而是对外沟通的起点。“赵琳的声音美学空间”越来越成为青年表达、校园发声、国家叙事的共融共创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2021届硕士研究生埃及籍刘正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籍2025级在读博士生梅丽莎在“赵琳的声音美学空间”
让双语朗读美学成为世界共享的美学体验
声音生出温度,专业的朗读与译配构建了声音的高度与深度,“素人之声”的加入则让这份声音多了温度与广度。现场,来自俄罗斯、韩国、埃及不同国度的中文学习者携手登台,在双语共读《定风波》时真诚、热情、投入,令人动容。“双语朗读之美不在于标准,而在于朗读者真挚的情感流露,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转为自己真实深刻的表达,可以成为世界共享的美学体验。”赵琳教授感叹道。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丁硕瑞老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丁硕瑞副教授用电影《春风化雨》对教师角色进行了礼赞,也寄托了外语学院对复语、复合、复能型国际传播人才的厚望。
“诗意的人生,永远不会失意”

艺术展发起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赵琳教授发言
在沉静的艺术场馆里,赵琳教授带领大家缅怀播音学界泰斗张颂先生,并解读张颂先生的语言传播“三重空间”理论,构建起一个提升审美和思想的声音空间,大家围坐交流,“诗意的人生,永远不会失意,朗读正以新的方式回归到公众生活中”。赵琳说。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 彭天洋教授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彭天洋教授深表认同:“我们翻译专业和播音专业一样也遇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行业业态的重大变化,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赵琳老师发起的声音艺术展沙龙让我们在远离喧嚣与浮躁中找回语言的力量与文化的本真”。
向世界展示优雅的声音名片
让世界真正“听懂”我们,需要一张有温度的声音名片。赵琳教授在回顾研究历程时说,她早在2019年就提出“声音的修养,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提升国民语言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能让一个人变得更从容,也让一个国家的表达更有温度。”
在艺术展最后一期学术与艺术沙龙上,赵琳教授还分享了《AI听诊与声音美学的三个维度》。她通过AI技术现场为观众“听诊”音色,帮助大家识别自身音色特点,还传授“在节奏与韵律中放松身心,调配不同的音色与情感色彩”的使用方法,让声音从“简单信息载体”升级为“修复关系的催化剂”,为破解现代社会关系困局提供新思路。

赵琳教授分享科研成果《AI听诊与声音美学的三个维度》
赵琳教授用生动的现场演示,从声音的“生存”“审美”“传承”三个维度,为大家分享“如何用AI听诊音色,如何用声音美学提升公众形象”。她希望声音美学走进千家万户。她说,当一位企业家的声音与其社会角色不相符时,公开发言可能影响公众对其产品与企业的信任;而一个国家发言人的声音若无法传递应有的分量,国家形象也难免受到影响。英国女王就曾在公众演讲中成功转变展现出更具魄力的声音形象;乔布斯在苹果发布会上的声音也成为其产品魅力的延伸。
“声音,不仅关乎公众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家庭。”赵琳教授特别指出,“家庭沟通同样需要声音美学,而这往往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部分——不经意间提高的嗓门,习以为常的冷淡语气,都可能成为影响家庭和睦的因素。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亲老之间——声音美学的力量应在这些最日常沟通中流动,丰盈我们的精神生活。言为心声,语为心用,让美好的声音成为家庭关系的润滑剂”。
赵琳教授强调,她倡导的“亲子朗读+亲老朗读”三代家庭共读的“每周半小时”理念,以及《双语朗读美学课》和“练声小胶囊”等指导方法,都是希望用声音美学赋能社区生活,用声音向世界传递心声,让中华传统文化“孝道”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浸润人心。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欧语系主任 修春民教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欧语系主任修春民教授对赵琳教授的研究成果分享深表赞同:“我感悟到两点很受启发:一个是赵琳老师这份热爱的力量非常持久很快乐,另一个是‘利他’让这种快乐更长久。过去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声音的艺术性。”修春民认为:“传播之道不仅在于思想之‘道’,也在于声音之‘术’。“道与术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之美。在中外交流中,恰如其分的声音表达,能让世界更愿意倾听我们的声音”。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豆豆专项基金尹爱勤主任、北京噫吁唏艺术馆陈晓红馆长发言
据主办方介绍,“看见你的声音・赵琳的声音美学空间”艺术公益展是全球第一个朗读声音艺术公益展,由北京噫吁唏艺术馆主办、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豆豆专项基金、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海南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协办,为期40天。
北京噫吁唏艺术馆馆长陈晓红表示“这次展览首开先河,特别有意义,是第一个把朗读的声音挂在墙上的艺术展,朗读声音的可视化,一系列沙龙,是连接个体与社群、中国与世界的一种柔性力量”。
韩美林基金会豆豆专项基金尹爱勤主任说:“在北京金秋时节每一场沙龙对话活动结尾,大家围坐一起,中外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集体诵读一首诗,这是最有力的文化传递”。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师生们参加第五期沙龙“声音之光”合影

“双语声浪”沙龙由常羽琪、陈伊伊双语主持
学术沙龙为公益展注入思想骨架,公益展则为沙龙赋予温情血肉。据介绍,此次声音艺术展从“助力低空经济”的硬核传播,到助力“盲童美育”声音成为视障儿童“看见”世界的画笔;从“亲子朗读+亲老朗读”走出心灵围墙,到“双语声浪”的多国家多语言文化交融——“赵琳的声音美学空间”着力以清晰的脉络,构建一个不断丰盈的“中国故事空间”。
不少参展者在沙龙及公益展结束后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对“声音的价值”有了重新认知——不仅理解了声音的审美意义,而且愿意尝试在生活中用声音表达自我、传递善意。多位“素人”参与者向记者透露,后续计划在家庭、社区中开展小型朗读分享,让本次活动的影响延伸至日常场景。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集体吟诵“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千年宋词的声浪穿越时空。吟诵声落,多位参与者分享即时感受——“听到大家一起读这句词,突然觉得千年前苏轼的豁达离自己很近,心里的浮躁好像被抚平了”,“能感受到这句话里的力量,是一种面对困难不慌的态度’”,“这是我们心头轻柔而坚定的时代回应——既是恒久流长的文化信念,也是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赵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这一场景时表示:“苏东坡的《定风波》,是这个时代最温和的一剂解药。诗意的人生,永远不会失意。中外嘉宾集体吟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更是对‘从容面对生活’这一理念古与今的回应、中外共同的回响”。
从廖祥忠书记在毕业典礼上的深情领诵,到48号教学楼前镌刻的《定风波》,从学者们的言传身教,到赵琳教授一以贯之的“声音选题”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师生正通过一系列与“声音”相关的具体行动,探索对当下社会需求的回应。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文春英院长表示“本次公益展以朗读声音可视化为媒介搭建起了一座跨越感官的体验之桥,期待公益展所传递的‘声音美学’理念能持续影响到更多人,让与中华诗词经典相关的文化共鸣、持续深化的声音美学的社会对话,成为连接个体与社群、中国与世界的温暖力量,在人们的生活中持续流动。

“赵琳的声音美学空间”双语声浪沙龙参与者合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近日,金程教育与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在广州校区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暨奖教学金捐赠仪式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凯,学校校友工作与社会合作办公室主任段丹,经济学...
在中国传媒大学48号教学楼前,有一份展开的“卷轴”雕塑中国传媒大学2022届毕业典礼党委书记廖祥忠领诵《定风波》中国传媒大学赵琳老师在4...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环境中,企业不仅需要高效的生产流程,更需通过空间升级与厂区规划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从而驱动“现场成交”&mdas...
在广州越秀,不少人曾经历过这样的窘境:抱着病痛赶往医院,却在周边道路上堵得寸步难行,绕着停车场转圈半小时仍“一位难求”,原本紧急的就医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武警贵州总队某部官兵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全会提出的“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近日,一家名为"安娜玫瑰"的时尚饰品品牌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跨界创业:从环保领域到时尚产业的初心延续作为广东穗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掌舵人,田兵建在环保领域已取得显...
10月28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前洋)直播中心"AI云媒体"微学院在直播中心正式揭牌在揭牌仪式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启富在致辞中指出,学校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