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基础细胞,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等紧密相连,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族和谐、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来源。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用好红色资源”“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决策部署,为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指明了实践方向。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与亲友交流情感、交换观点、交互信息的亲笔信件,蕴含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家教子、匡正门风过程中接续形成的优秀红色家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彰显社会主义价值取向、道德素养的家庭风尚,蕴含着弥足珍贵的资政育人价值。
一、运用红色家书开展家风建设是践行“两个结合”的生动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重对家教、家风的研究,他们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及:“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着重强调父母的榜样示范对子女的教化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还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资产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的”“父母对子女的剥削”等,抨击了资本主义追求金钱的贪婪以及扭曲的家庭对子女教育功能的丧失。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家庭的父母承担着对后代培养、教化、劝导的责任,要以良好家风促进后人在知识、素养、品德等方面做到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指导下,红色家书以真挚的话语、温润的亲情、切切的关怀、深刻的哲理,透过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春风化雨般地言传身教,承载并传递着要求后人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毅廉洁的姿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谆谆教诲。“你们这辈学成后,主要是用在建设事业上”“在党安排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点贡献”“组织需要我的时候,我不会讲半个‘不’字”等红色家书中记录的真挚话语,既彰显了优秀共产党人希望家庭成员传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不懈奋斗等优秀家风的美好愿景,也诠释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的绝对忠诚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开展家风建设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重视家风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优良传统,厚重的家国情怀、浓郁的家庭情结、质朴的家人情感,映照出孝老爱亲、忠贞报国的传统家风美德。古圣先贤早有通过家书家信传达和培塑家风的生动实践,并围绕修身、处世等方面给后代立下家训家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勉励后代要认真学习、定立志向、陶冶情操、振奋精神、报效家国。林则徐在写给儿子的家信中说:“读书贵在用世”“污手之钱,决不要一文也”。曾国藩在家书中要求后人“勤奋以图自立”“戒长傲多言”。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为红色家书中内蕴的爱国、自省、治学等家风元素,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激发出中国共产党人矢志报国、奉献社会的炙热情怀。例如,钱学森深受老祖先吴越王钱镠所留下的《钱氏家训》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观念的影响,表现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写给陈叔通的家书中说到:“见到老先生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学森这几年中唯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表明了钱学森矢志归国、无私奉献、忠诚无悔的崇高人格。
二、红色家书蕴藏着涵养优良家风的重要时代价值
红色家书折射出的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砥砺奋斗、廉洁自律等价值追求,为家风建设竖起了精神旗帜、提供了道德榜样,能够引领千家万户在日用而不觉中浸润和涵育修身律己、勤俭持家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培养出更加有责任感、有担当、有道德的家庭成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能。
一是红色家书有利于规正家庭价值取向,深化“家国同构”的价值观。红色家书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奉献精神、民族至上等价值取向能够催生家庭成员见贤思齐的意识,涵养正确的价值观。向警予在写给侄女的信中说:“你不愿做管理家业的政治家,愿发奋作一改造社会之人,有思想有伐力!现在正是掀天揭地社会大革命的时代,正需要一般有志青年实际从事。”二是红色家书有利于形成家庭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学习和传承红色家书中宽以待人、和睦友善、蒹葭思盼等家风元素,家庭成员之间能够增强理解和支持,维系家庭和睦,凝聚奋斗力量。申耀东在给妻子的信中说:“你别忘掉我,你也别过分的想我,咱要个人安排着个人的工作,尽心去做,努力着抗战的胜利到来,咱们合家团聚!”三是红色家书有利于激发家庭成员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形成砥砺奋斗的家庭风气。红色家书蕴含的拼搏精神,能够激励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正如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总参谋长的杨杰在写给儿子的勉励信中说:“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今后做事,要立定脚跟,敦品卖力,要谨慎奋发,或可有成。”新中国成立前夕,徐特立在写给女儿徐静涵的家书中说道:“你们如需我党录用,要比他人更耐苦更努力。”徐特立严格自律,不但不让子女因他而得到关心照顾,反而要求子女比寻常青年更加艰苦努力、不懈奋斗,从严律亲的高尚品格跃然纸上。四是红色家书有助于弘扬清正廉洁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家风正则民心淳,民风正则社稷安。革命先烈在红色家书中留下的奉公克己、清正廉洁等宝贵精神遗产,为后世留下廉洁典范,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如何叔衡在写给义子何新九的家书中说:“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何叔衡以其不谋升官发财的人生观教导义子如何待人接物,直率又亲和。五是红色家书有助于唤醒家庭成员的历史记忆,培育社会责任感。红色家书折射出的人民立场,能够帮助社会成员树立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铸牢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发有为的坚强决心。冷少农在家书中说:“当父母长者的人,应该使儿女幼小者努力于社会事业,为大多数劳苦民众谋利益,除痛苦,决不要死死的要尽瘁于家庭。”冯庭楷在写给家兄的书信中也表达了“为群众服务,为新社会服务”的奋斗价值追求。
三、从红色家书中汲取优良家风建设的精神养分
砥砺奋进新征程,要发挥好红色家书培塑品格、涵养情操的育人功能,从红色家书中汲取涵养优良家风的养分,以优秀共产党人的家风家训为标杆、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家风不正的反面典型案例为镜鉴,采取理论学习、实践养成、环境熏陶等多元方式上好家风建设这堂“必修课”。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引导人民群众从优秀家风中汲取精神养分,体悟崇高道德风尚。首先,政府文化部门应整合力量,协同高校、党史研究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家书、家训、家规、口述史等彰显红色家风的素材进行搜集,建立公益性质的学习资源库并对红色家书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和主题进行归纳,对其中蕴含的红色家风进行凝练和释义。其次,社区动员家庭组织读书会、家书学习小组,引导家庭成员共读红色家书,畅谈心得体会,致力于将清正家风融入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结合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邀请红色文化专家学者、革命先烈后代讲述家书背后的故事及其内蕴的家风,现身说法,增强家风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后,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课程、线上讲座和阅读电子书籍、VR体验等方式,延展学习红色家书的时空,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总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红色家书中内蕴的红色家风以及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家庭成员心中扎根,成为家风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
二是注重实践养成,在行动中加速对红色家风的内化。首先,家庭成员要将红色家书中的家风观念融入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如在生活中践履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通过制定家庭公约,使革命精神和道德要求具体化、生活化,打造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其次,通过组织家庭成员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社区建设等,将红色家书中的奉献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定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培养家庭成员的爱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最后,通过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如家书故事会、红色影视观赏、红色家书诵读等,重温革命历史,领略壮志豪情,增强家庭成员对红色家书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三是倡导环境熏陶,强化对红色家书及其蕴含的红色家风的普及。首先,通过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红色家书展览、红色家书介绍会等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对家书的认知和理解。其次,依托传统媒体(如报纸、电台)和新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同步宣传红色家书,覆盖更多受众群体,形成全社会学习和弘扬红色家书的良好氛围。同时,鼓励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创作多样化的红色家书宣传内容。例如,为青少年创作富有故事性和互动性的漫画、动画或短视频;为成年人提供深入剖析红色家书背景和意义的文章、纪录片等;最后,尝试将红色家书宣传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在红色景区、纪念馆等地设置红色家书展示区,开展现场讲解和互动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在游览中缅怀先烈,感悟和传承红色家风。
(甘倩茜:南昌师范学院助教)
(胡 杨:南昌师范学院讲师、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革命家书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SZ222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运用红色歌曲培塑理想信念的基本经验研究”(编号:24YJC710028)、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高校运用红色歌曲培塑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SZ242001)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kj005
近日,行业领先陪诊品牌 e 康陪诊进驻西安灞桥区,灞桥分公司盛大开业。此次落子西安灞桥,恰好补齐了区域专业陪诊服务的市场,更标志着e康陪诊“让看病变...
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基础细胞,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等紧密相连,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族和谐、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来源一、运用红色家书开展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