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天府新区的广袤田野间,乡村振兴带头人杨闯世带领团队以“六不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添加剂、转基因)理念,创建了“低投入、零污染、高产出”的智慧有机农业模式。其创立的成都沙漠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昱小农”品牌,通过科技赋能与生态循环,不仅让土地焕发新生,更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农旅结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从病痛到使命:返乡青年的生态觉醒
30岁的杨闯世出生于云南芒市农村,童年记忆中既有与自然亲近的纯粹快乐,也有传统农业的艰辛。2018年,因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严重肠胃疾病,他毅然辞去互联网企业的高薪工作,去到乡村接手20亩荒地,开启有机农业创业之路。
“城市里焦虑到失眠,但土地不会欺骗人。”杨闯世坦言,返乡初衷源于对土地的情感与对现代农业困境的反思。他发现,传统农业依赖化肥农药,不仅污染环境,更让农民陷入“越种地越穷”的恶性循环。于是,他带领团队以自然农法为核心,结合现代科技,探索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重塑生产链
截止2024年底,在成都沙漠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2000亩的“昱小农”农场,北斗导航、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育种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有机种植。通过土壤养分扫描仪实时分析数据,肥料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AI水肥滴灌技术使玉米亩产增加24%,节水36.7%。农场还创新性地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科技结合:

- 生态防虫:金银花与蔬菜共生形成天然屏障,中草药植物酵素替代化学农药,配合诱虫灯物理防治,构建多样化生态链;
- 循环农业:畜禽粪便经发酵塔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年处理秸秆500吨,减少焚烧污染的同时反哺土壤,玉米亩产达500公斤,远超化肥种植水平;
- 智慧管理: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作物生长,参与认养定制,会员复购率达73%。

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新经济
杨闯世深谙“农业+”的增值潜力。农场内,银杏林、稻草屋与智慧农田相映成趣,开设亲子农事体验、农业科普课堂,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通过“共享农具”“农耕研学”等业态,带动周边500余户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提升3倍。
“农业不该只是‘辛苦’,更应是治愈城市焦虑的良药。”一位带着孩子体验插秧的家长感慨。农场还推出“农田疗愈课”,将插秧冥想、夜间观星融入农事,让都市人在泥土芬芳中重拾生活节奏。

品牌突围:从田间到舌尖的信任革命
“昱小农”的成功源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 严格标准:禁用化学投入品,采用家禽粪便堆肥与生物防治,获中国有机认证及欧盟出口资质;
- 透明溯源:区块链技术记录作物全周期数据,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生长细节,塑造“透明化”信任标签;
- 情感联结:针对个性化需求推出定制服务,如“听郭德纲相声长大的西瓜”“可食用花卉沙拉”,将农产品转化为情感载体。
如今,“昱小农”产品溢价达300%,年营收突破3000万元,成为高端餐饮市场的抢手货。其卡通IP与年轻化运营(团队00后占比超80%)更让品牌成为“反内卷”生活方式的象征。

乡村振兴新图景:土地修复与人才回流
杨闯世的实践远不止于生产。他通过“家庭会员制+订单农业”稳定农民收入,吸纳30余名青年返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农村部专家评价:“昱小农探索出‘小农+科技+生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经验。”

展望:从土地到星辰的农业革命
“未来3年,我们将建成西南智慧农业实训基地,推广丘陵地区小地块机械化方案。”杨闯世计划引入5G+智慧农业系统,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他的愿景朴素而坚定:“让每一粒米都承载土地的故事,让乡村振兴成为年轻人向往的事业。”

从因胃病返乡的迷茫青年到乡村振兴带头人,杨闯世用7年时间证明:生态农业不仅是土地的救赎,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答案。正如他所说:“种地治好了我的城市病,而我想让更多人听见泥土的声音。”(文/侯瑞丽)
责任编辑:kj005
在成都天府新区的广袤田野间,乡村振兴带头人杨闯世带领团队以“六不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添加剂、转基因)理念,创建了&ldq...
信息爆炸时代,营销早已不是商业圈的专属术语,而是悄然渗透进生活的毛细血管这本书由华杉、华楠兄弟合著,201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华与华方法&...
在杭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面对痛风这一顽固且易反复发作的疾病,患者们常常在寻找那盏能照亮康复之路的明灯痛风,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其反复发作的特性以及可能带...
蓉城秋韵未尽,盛会硕果盈枝13日上午,社博会开幕即迎来热潮14日上午,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2025秋季交流会暨社区科技创新发展圆桌会议如期举行领奖结束后,...
11月24日上午,“上海口腔疑难种植、正畸名医张春光主任工作室”在温州好牙医口腔正式揭牌作为好牙医集团的旗舰机构,温州好牙医口腔是一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