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文化的浩瀚长卷中,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早春茶”书写了一段传奇。这里,云雾缭绕的高山茶园与千年侗族文化交相辉映,孕育出“三江早春茶”这一兼具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的茶中珍品。它不仅是春天的第一抹绿意,更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承载着侗乡人民的智慧与期盼。
高山云雾出好茶:自然的馈赠
三江地处云贵高原边缘,湘、黔、桂三省交汇处,海拔800至1000米的高山茶园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溪涧纵横,土壤肥沃,被国际公认为“黄金产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三江茶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冬季的冰雪覆盖为茶树积蓄养分,早春的温润气候促使茶叶在立春前后便破芽而出,比全国其他绿茶产区早7至20天,被茶界泰斗陈宗懋院士誉为“中国早春第一茶”。这里的茶树以中、小叶良种为主,茶芽饱满挺秀,叶底柔嫩鲜活。经传统工艺加工后,茶汤嫩绿明亮,香气清雅持久,入口鲜爽回甘,兼具“早、特、鲜、香”四大特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曾评价其“早春茶之冠”,而茶农们更以“冰雪融化的馈赠”形容这份自然的厚爱。
匠心传承:从采摘到杯中的品质坚守
三江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侗族“打油茶”的传统习俗延续千年,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7。如今,三江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制定了严格的行业标准:茶树需经科学肥培管理,鲜叶须在4月5日前采摘,并遵循摊青、杀青、揉捻、理条、干燥等工序,最终制成直条形绿茶,确保每一片茶叶都符合“特级”或“一级”标准。在布央仙人山的茶园中,侗族茶农们身着传统服饰,指尖翻飞间采下“一芽一叶”的初展嫩叶。茶企车间内,机器轰鸣与茶香交织,工人们以“抢鲜”的速度将茶青加工成干茶,既保留了传统风味的纯粹,又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让三江早春茶连续斩获“中国好绿茶推荐品牌”“区域公用品牌TOP50”等荣誉,品牌价值突破36亿元。
茶旅融合:文化赋魂的产业新篇
三江的茶产业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是文化纽带。每年春茶开采季,侗族大歌《蝉之歌》在茶园回荡,琵琶琴声与采茶人的笑语相和,吸引八方茶客汇聚于此。2024年三江早春茶大会上,茶文化展演、茶旅体验、产销签约等活动轮番登场,单日签约额超3000万元,彰显市场对“三江味道”的认可。当地政府以“三茶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为战略,推动产业跨界融合。茶园变身景区,侗寨木楼成为茶文化展厅,游客可亲手制茶、品鉴“早春第一杯”,感受“茶香侗韵”的独特魅力。这种“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模式,让三江茶从农产品跃升为文化IP,带动全县30万从业人员增收,综合年产值达87亿元。
绿色崛起:乡村振兴的“绿叶密码”
三江茶产业的崛起,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典范。全县21.5万亩茶园中,90%以上通过绿色有机认证,茶企推行“零碳生产”,8家企业获评全国首批零碳茶叶产品。通过粤桂协作生态产业园、易地搬迁茶园等项目,茶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覆盖162个行政村,年产值从25亿元跃升至87亿元,书写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佳话。中国农业科学院茶业研究所专家江用文指出,三江茶的成功在于“质量安全、品质优、有特色”。未来,三江计划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以“早春茶”为名片,让世界品味中国茶的东方韵味。
茶香漫千年,三江正芳华从高山云雾到万家茶盏,三江早春茶承载着自然的馈赠、匠心的坚守与文化的传承。它不仅是侗乡人民与时光对话的媒介,更是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这片“黄金产茶区”,每一片茶叶都在讲述着一个关于春天、关于希望的故事——茶香漫过千年,三江的传奇仍在续写。
(供稿:三江新媒体协会 付传胜)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