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培训 学校 课程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知名经济学家杜帅评论:银行利率“跌跌不休”,钱该往哪放?

知名经济学家杜帅评论:银行利率“跌跌不休”,钱该往哪放?
2025-05-24 17:36:15 来源:财讯网

2025年5月24日,中小银行存款利率的密集下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部分长期定存利率跌破2%关口,标志着银行负债成本管控进入新阶段。作为长期关注金融市场的知名经济学家,杜帅在接受北京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这一现象既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必然结果,也倒逼普通投资者重新审视资产配置逻辑。以下从专业视角解析利率变动本质及应对之策。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524/63872a0a558fdd34abe9e4a694aed2ec.png

一、利率下调的双重驱动因素: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的共同作用

杜帅指出,当前存款利率下行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金融体系结构性调整的集中体现。 一方面,央行降准降息政策推动贷款利率持续走低,企业融资成本已降至历史低位,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仍具刚性。数据显示,2024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已收窄至1.75%,逼近监管划定的1.8%安全边际,迫使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缓解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储户对长期定存的偏好加剧了银行负债端成本高企。某股份制银行调研显示,5年期定存占比较三年前提升23个百分点,高成本负债与低收益资产的错配,使银行不得不通过价格调整重构盈利平衡。

二、未来利率走势预判:下行通道或延续至明年一季度

基于历史数据与政策逻辑,杜帅分析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从降息周期规律看,2018年以来每次大行调整挂牌利率后,中小银行跟进调整的平均间隔为5.6个月,当前距上一轮全面降息已过去4个月,三季度或迎来新一轮调整窗口。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工具的创新——除直接调整挂牌利率外,监管层正通过窗口指导限制“靠档计息”“异地高息揽储”等行为,此类隐性调控手段对负债成本的引导作用将逐步显现。杜帅强调,储户需建立“利率中枢长期下行”的预期,摒弃对传统存款高收益的依赖。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524/df7896d98c3e4e7327d6551d15c58eec.png

三、资产配置的三维重构:从单一储蓄到多元组合的转型

面对利率环境变化,杜帅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勾勒出差异化配置框架:

(一)稳健型投资者:构建“固收+保险”安全垫 - 优先配置3年期以内大额存单,锁定当前1.8%-2.2%的相对高位收益 - 选择“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与终身寿险,利用保险产品的刚性兑付特性对冲利率波动风险 - 以货币基金配置10%-15%流动性资金,满足应急需求

(二)平衡型投资者:打造“债券+量化”收益中枢 - 60%资金投入政金债ETF与短久期信用债基金,获取4%左右稳健收益 - 20%配置“固收+”产品,通过量化对冲策略增厚收益 - 剩余资金可参与银行结构性存款,博取挂钩标的的浮动收益 。

(三)进取型投资者:把控“权益+另类”风险敞口 - 聚焦消费、科技板块的指数基金,建议持仓比例不超过30% - 可配置5%-10%的黄金ETF,发挥避险资产在利率下行周期的对冲作用 - 警惕P2P、虚拟货币等伪高收益产品,此类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风险溢价显著上升

四、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动态调整:适配不同阶段的财务特征

杜帅特别强调资产配置的动态性,应根据人生阶段调整风险敞口:

青年群体(25-35岁):可将40%资金投入股票型基金,利用长期复利效应积累财富,同时通过消费金融产品建立信用记录。

中年群体(35-55岁):需将教育金、养老金规划纳入配置体系,建议30%资金投入年金险,20%配置REITs等实物资产。

老年群体(55岁以上):坚持“90%保本+10%增收”原则,重点配置国债与储蓄国债(电子式),谨慎参与私募产品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524/a98c562030e45c6d1de579bc537a602d.png

五、风险防控的核心原则:警惕三大认知陷阱

在调研中,杜帅发现普通投资者常陷入三类误区:

1. 锚定效应陷阱:固执坚守过往5%以上的理财收益标准,忽视市场利率中枢下移的现实。

2. 流动性错配陷阱:将应急资金投入5年期定存,导致突发支出时被迫提前支取损失利息。

3. 跟风投资陷阱:在缺乏研究的情况下追逐“网红理财”,如2023年某银行代销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因挂钩标的波动导致近30%投资者未达预期收益 “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确定性比收益更重要。”杜帅总结道,投资者需建立“收益预期管理-风险承受力评估-产品组合构建”的完整思维框架,通过跨周期配置穿越市场波动,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当前环境下,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定期复盘投资组合,远比盲目焦虑更有价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2025-02-27 09:44:12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2025-02-27 09:43:39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2025-02-27 09:43:09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2025-02-27 09:37:35“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