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联湘锡遇”社会实践团队步履不停,携手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奔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农车镇——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摆手舞的重要传承地,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明光、省级传承人符清文,聚焦非遗文化传承与数字化赋能主题,开展深度交流与实践。
寻根:堂前鼓响,对话千年舞魂
农车镇摆手堂前,鼓点铿锵。年逾古稀的国家级传承人张明光精神矍铄,与省级传承人符清文一同,为青年学子们揭开了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密码。“摆手舞,是我们土家人的根与魂!”张明光声音洪亮,边讲解边示范,“手脚同边,屈膝下沉,每一个动作都在讲述祖先开荒、播种、狩猎、庆丰收的故事!”在两位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沉浸式学习“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基本动作。古老的石板地上,青年学子略显生涩却充满热情的舞步,与传承千年的韵律交织,汗水与鼓点共同谱写着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
图为国家级传承人张明光教团队成员跳土家族摆手舞。茅家俊供图
传承之忧:守护规矩与精神内核
“过去,村村有堂,人人会跳。现在,能沉心学习整套动作、理解深厚文化的年轻人太少了。”张明光老师神情凝重,话语中透露出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舞里的规矩、故事、精神内核,万万不能丢!”访谈尾声,两位老师即兴合唱古老的《请神歌》。苍劲与清亮的嗓音在古院中交织回荡,古朴庄严的旋律仿佛唤醒了沉睡的祖先记忆。学生石兮彤深受震撼:“这歌声承载的不只是旋律,更是千年的信仰与历史重量。我们记录动作,更要思考如何传递这份深沉的文化情感与民族精神。”
图为张明光老师和符清文老师合唱《请神歌》。茅家俊供图
数字赋能:为千年舞步按下“保存键”
面对传承之困与时代之需,“联湘锡遇”团队发挥专业所长,运用数字化技术为摆手舞保护注入新动能。团队架设高精度动作捕捉系统,精准采集传承人符清文演绎《农事舞》时的全身关节运动、指尖控制、腰胯韵律及呼吸节奏等核心细节;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解析海量数据,精确识别独立舞蹈动作单元与发力模式,构建高保真三维动态模型;进而,通过数学化拆解重组,建立摆手舞“动作特征库”,并尝试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演绎,探索非遗舞蹈活态传承与创新的数字化路径。
图为符清文老师穿戴精准定位列阵传感器进行摆手舞动作定位。茅家俊
星火已燃:搭建平台,守护跃动根脉
当符清文老师舞姿的毫米级数字模型在屏幕上精准律动,这群青年学子用“科技之眼”为古老的摆手舞按下了数字时代的保存键。实践虽短,意义深远。更令人振奋的是,活动期间,无锡职业技术大学与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及农车镇相关文化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代表表示,将以基地为依托,组织师生持续开展非遗数字化采集、研究与创新实践,通过高校智力资源与技术优势,为土家族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图为张明光、符清文老师与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及农车镇党支部书记合影。茅家俊供图
学子们深知,这只是一个起点。在连接科技与人文、守护文化根脉的道路上,无锡职大学子将继续与湘西伙伴携手前行,让千年摆手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光彩。(撰稿:葛星星、朱琳)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