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7月17日,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国门新村小分队于云南沧源县永和新村开展“聂耳精神+推普”实践活动,这场将红色教育与语言推广深度融合的实践行动,让爱国情怀与语言之美在边疆村寨绽放光彩。
红色课堂:国歌故事浸润童心
活动以庄严的升旗仪式拉开帷幕,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推普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全体肃立敬礼,每一个人的眼神都随着红旗的升起而愈发坚定。两位佤族“小小演讲家”带着些许腼腆却又无比认真地走到队伍前方。他们站在国旗下,用清晰的普通话缓缓讲述“聂耳与国歌的故事”,从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背景,到歌曲在历史岁月中凝聚的民族力量,一字一句都饱含真情。在国旗下传递《义勇军进行曲》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精神力量。
推普团成员通过课件和短视频,带领孩子们追溯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历程,节选《聂耳日记》中“为国而歌”的片段诵读,展现革命先辈的赤子情怀。“我与国歌的故事”分享会上,孩子们踊跃讲述参与学校合唱、国庆演出等经历,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对祖国的热爱。普通话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通过绕口令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古诗诵读传递文化韵味,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语言能力与文化自信。
入户调研:精准服务赋能乡村
实践团成员分组深入村民家中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详细记录不同年龄段村民的语言使用习惯与学习需求,中青年村民需销售等实用用语,老年人则希望掌握日常交流和就医用语,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的普通话学习。在走访过程中,针对村民需求,团队成员重点推广‘语博’APP,手把手教学下载注册和基础操作,现场演示普通话学习、经典诵读等核心功能,帮助村民掌握这一便捷高效的语言学习工具。推普团成员将收集到的个性化需求详细记录,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依据。
此次活动创新采用“红色教育+语言实践”双轨模式,通过聂耳精神宣讲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搭建乡村振兴“数字桥梁”。推普团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用红色故事滋养心灵,让爱国精神在边疆扎根;用语言工具连接城乡,让发展机遇走进村寨。随着实践活动的推进,聂耳“为国而歌”的精神与普通话的魅力将持续在永和新村绽放,为边疆发展注入动力。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