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的“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指导性文件,深入了解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转变过程中的时代发展所需与现实发展困境,推动新时代“三农”问题的快速解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安徽财经大学新心向农实践队于2025年7月11日抵达安徽省金海种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
规范备案制,种业安全有保障
为了解种业公司发展的全流程与其发展中的重点,在负责人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了解到国家安全无小事,种源安全是大事,在此过程中备案制是规范种业公司发展创新的现实底线,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种子安全的制度保障。在种子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备案制,对种业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管,确保种子生产经营者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防止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种子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和抽查,减少劣质种子流入市场,实现可追溯管理,推动备案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种业领域,推动种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标准化生产,种业生产效率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征程中先进的育种制种技术与科学的种子加工储存工艺缺一不可。现如今,国际经济形势下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在农业发展方面,机械标准化生产是高产出的必然要求,数字一体化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了解到在金海种业公司的自身发展与对外交流合作过程中,一体化设备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标配,发展差距则主要体现在机械数量覆盖度和下游销售市场份额占比方面。受经济发展下行影响,种子加工一体化设备成本近年来有所回落,一套设备大概需要180万元。种子加工一体化设备通常涵盖种子提升输送、风筛清选、比重精选、烘干加工、去石处理、种子包衣、计量包装等多个方面,一套标准化设备不仅能快速完成种子加工全过程,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减少了产成损耗,推动选种过程自动化、标准化,促进整体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为种业公司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对于金海种业公司,目前发展的痛点主要集中在下游销售市场的开拓与创新品种的市场知名度打开这两个方面,这对团队了解同类型相似规模的农业公司及整体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市场痛点背景具有借鉴意义。
试验田杂交,种业创新动力强
从在厂房内生产运营的探索到走进试验田实地探寻,团队成员跟随负责人姜先生的步伐和深入讲解中,了解到该公司因处于长江中下游,目前实验田种子研发主要以杂交水稻和小麦为主,且杂交水稻因自身的复杂性,在培育过程中是重点。杂交水稻的母本和父本是实现杂交育种的关键亲本,二者的关系及特殊管理方式,与植物的繁殖特性密切相关,父本提供花粉的植株,其基因型决定了杂交种子的部分遗传特性,需要具备花粉活力强、花期与母本匹配等特点。而母本需经过选育的“不育系”,依靠父本的花粉才能完成受精,最终产生的种子就是杂交水稻种子。同时,在授粉后,工作人员在父本未成熟时将其割掉,以保证品种培育的纯度,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小麦大多是自花授粉作物,无需依赖其他植株的花粉就能完成授粉结实,后代性状稳定。在深入探讨后,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到直插稻和机插稻在种植方式和效率方面的区别,更加明晰了政府推广机插稻的原因和现实中直插稻更加普适化的现实原因。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会到现实农业发展过程中小农经济限制、设备高成本的考量、种子环境区域的限制适应性等多种现实掣肘,在与一线工作者的交流探讨中,深入体会到在农业创新发展路上,政府、农户、研发育种工作者需要齐心协力营造一个便利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环境,将数智化生产与种业运营相结合,将国家战略与种子创新相嵌合,才能真正助力种业振兴,强农富农。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