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九届立邦「为爱上色」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立项团队,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以“红色精神培根铸魂、山水文脉赋能振兴”为脉络,在乡野墙面展开艺术实践。团队锚定“传承”与“创新”双维度,昼夜攻坚完成两幅主题墙绘,以青春笔触书写文化赋能乡村的生动答卷。
暗夜燃灯:让红色基因在墙面具象生长
暮色四合,乡村民居外墙渐次成为红色精神的叙事场域。团队成员亮起手电筒,蚊虫嗡鸣、夜色浓重未阻热忱。以绛红为底色,细致晕染五角星轮廓,精准勾勒“传承红色精神”笔锋——翻开的典籍、摇曳的油灯与人物群像交织,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精神内核具象化。
夜间作业,视线受限、空间逼仄,团队成员凭借手电筒微光校准每道笔触,在方寸墙面间凝练历史厚重。这份对细节的苛求,源于对红色基因的敬畏:从图案设计的历史考据,到色彩配比的精神隐喻,青年们以艺术为媒,让沉默的墙垣成为“流动的红色课堂”,唤起乡村集体记忆的同时,更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对“赓续红色血脉”的深刻理解。
烈日躬耕:以山水意境激活文化基因
烈日当空,另一处大型墙面的创作挑战更显艰巨。团队攀登脚手架,直面高空作业的心理考验,在热浪蒸腾中勾勒山水长卷:层峦以青绿色阶渐变铺展,飞檐翘角的古建轮廓在粉桃点缀间跃然墙上,“山水同音,心语相通”的意境浑然天成。
绘制过程中,墙绘组的成员们克服困难,更在文化维度深耕——如何让传统山水意境与当代乡村图景共振?怎样以艺术语言重塑村落文化标识?脚手架上的挥汗身影,化作实践注脚,他们萃取乡土文化基因,将山水韵律与乡村肌理融合,让沉睡的文脉在墙绘中“破茧成景”。
墙绘为媒:书写青春赋能的时代注脚
经昼夜攻坚,两幅主题墙绘正式落成。红色墙绘成为精神地标,唤起集体记忆;山水长卷以艺术之美,勾勒文化振兴轮廓。实践中,团队克服暗夜孤寂、高空畏怯与酷暑蒸腾,淬炼出“知难而进、以美润心”的青春品格。
此次实践,是青年志愿服务与乡土振兴的双向奔赴。墙体之上,丹青焕彩;实践之中,青春闪光,牛犇犇志愿服务团以墙为纸、以笔为言,在广袤乡土间彰显了高校青年以文化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与无限可能。(陈曦 尹诗雯 聂毓莹)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