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崇山隽水,石城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联合该校“防癌护爱,云上医讲”实践队与协和医院,共同为湖北省崇阳县石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急救培训课程。这场集知识传递与实践体验于一体的公益活动,不仅为孩子们送上了量身定制的健康 “指南”,更播下了守护生命的种子。
实操教学,解锁 “生命急救技能”
活动现场,协和医院的何静婷护士长和柳依婷老师化身 “科普老师”,通过动画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脏骤停的识别方法、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
在心肺复苏(CPR)实操环节,孩子们跃跃欲试。协和医院何静婷护士长在仿真人体模型上演示时讲解到:“两手叠放胸口正中间,用身体力量快速使劲往下按,速度要非常快。做人工呼吸前,先抬额头、托下巴把头后仰,然后捏紧鼻子、包严嘴吹气,吹到看见胸口鼓起来就行。”通俗且细致的表达让孩子们更加详细的了解了急救的具体步骤,演示结束后,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举手上台展示自己新学的知识,面对孩子们略显生涩的操作,柳老师逐一纠正姿势,手把手指导按压角度与力度。
在讲解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时,何老师则强调到,AED会自动分析心律,语音提示下一步操作,使用者只需要按AED上的图示将电极片贴到正确位置并按其语音提示做。随后,她又向同学们介绍了最佳抢救时间“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实操环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孩子们在何老师的指导下将电极片贴在人体模型的准确位置上,并尝试亲自按下按钮模拟演练急救情况。
赠书传情,为青春健康护航
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杨盛力老师向参与活动的小学生们赠送了“防癌护爱,云上医讲”实践队撰写的青少年科普读物《青春无恙 —— 写给青少年的健康科普》,书中涵盖了伤口处理,中暑,食物中毒等常见健康问题及其应对方法。赠书仪式上,杨老师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素养直接关系到个人成长与家庭幸福,编写这套读物的初衷,就是希望打破医学知识的专业壁垒,让孩子们在轻松阅读中掌握自我保护与救助他人的基本能力。这既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医者与教育者共同的责任。
少年强则国强,健康素养是青少年成长的 “隐形铠甲”。这场医学科普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急救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尊重生命、守望相助的种子。
文字:刘姝蔓 彭艺文 陈汉文
照片:王莎莎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