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戏台,照见人间;戏外人生,坚守本真。”自上映以来,陈佩斯导演并主演的电影《戏台》持续引发观影热潮。据官方数据,截至8月10日,该片上映第16天累计票房突破3.75亿,超1022万观众走进影院,在“千帆过尽”的戏剧情境中,共同见证了一位老艺术家对艺术的赤诚坚守。
从春晚到银幕:一生与艺术的“双向奔赴”
提起陈佩斯,观众的记忆总能穿透时光——1984年央视春晚上,他与朱时茂合作的《吃面条》一炮而红,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被导演‘戏耍’的小演员”;此后11次登上春晚舞台,他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将喜剧的种子埋进几代人的心里。1998年的最后一次春晚表演后,他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却在话剧舞台上开启了更炽烈的艺术征程。
如今70岁的陈佩斯,带着沉淀30余年的喜剧功底重返大银幕。《戏台》由他主演的同名高分话剧改编而来,以民国戏班为背景,通过“霸王别姬”唱词改与不改的矛盾冲突,串联起荒诞戏台与真实人生的镜像。豆瓣8.0的评分、观众“坚守艺术本真,困境中绽放光芒”的热评,印证着这部作品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陈佩斯艺术理念的集中投射。
“形式会变,里头得装真东西”:在融合中坚守戏剧筋骨
“从电影到电视,从电视到舞台,再从舞台回归电影……形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里头得装着真东西。”这是陈佩斯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对《戏台》创作的注解。
在他看来,电影的技术优势(如镜头语言)、话剧的即时互动(“抖个包袱,笑声‘砸’在脸上”)、戏曲的传统韵味,共同构成了《戏台》的独特气质。“最早拍电影用胶片,成本金贵,不能出错,逼着我在细节上更较真;话剧舞台的反馈最直接,观众的反应就是最好的‘打磨器’。”这种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敬畏与融合,源于他对“真”的执着——不讨巧、不迎合,只做“能砸进人心”的作品。
从“被打落尘埃”到“大道直行”:用一生诠释“干净的艺术”
陈佩斯对艺术的坚守,背后是更深层的人生底色。他曾目睹父亲、著名演员陈强从“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沦为“人人喊打”的“反面教材”,看遍名利场的浮浮沉沉,自此对“虚浮”二字深恶痛绝。“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没拿过那些奖,从心里厌恶那些黑幕。”他将制作公司取名“大道”,只因“这是一条走得通、说得清、道得明,可以坦坦荡荡走下去的路”。
这份“干净”,渗透在他对艺术的每一分投入里。排演《戏台》时,他意识到自己“文化底蕴不足”,便一头扎进喜剧理论研究,系统研读莎士比亚、莫里哀等大师作品;面对“喜剧就是插科打诨”的偏见,他用作品呐喊:“真正的喜剧是对丑恶的鞭挞、对人性的反思、对现实的讽喻、对美好的讴歌,寓庄于谐,寓教于乐。”
如今,《戏台》仍在热映,票房数字不断攀升的背后,是观众对“真艺术”的渴求,更是对一位老艺术家“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致敬。正如陈佩斯所说:“艺术这条路,走得再难,也要守着良心走下去。”而这,或许正是《戏台》最动人的注脚。(唐一菲)
责任编辑:kj005
一、考研政治,你的“老大难”有解了!翻开考研政治的备考日记,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些崩溃瞬间?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知识点密密麻麻,明明花了很多...
引言:考研政治的普遍痛点对于许多考研学子来说,政治科目常常是备考路上的“拦路虎”考研政治名师孔昱力凭借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方法论,帮...
在智能电子设备日益普及的今天,移动电源作为续航的重要保障,已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出行伴侣倍思灵动充10000mAh 45W采用Pocket IN堆叠架构,将众多...
日前方圆商学院于7月27号在新加坡成功召开新一期的数字能量课程,现场李家铭老师带领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各地学员齐聚新加坡课程现场李家铭老师通过风趣幽默的...
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8月8日至9日,由泰王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商务处主办、天丝集团红牛品牌鼎力支持的泰拳路演活动热力登陆青岛凯德广场泰拳路演活动青岛站现场作为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