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聚合力,物理实践绽芳华
——2025年广东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校际联合研讨活动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广东省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精神,强化区域协同教研,2025年8月21日,由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和湛江市第二中学共同举办的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专项行动项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合作学校联合活动于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顺利开展。来自湛江、东莞和天津等地的物理教育同仁齐聚一堂,共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路径。
一、开幕致辞,锚定教研方向
活动伊始,由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谢浩军校长致开幕辞,他强调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鼓励与会教师深耕教研、协同创新,为活动锚定“区域协同·素养导向”的前行方向,为全天活动奠定基调。
二、名师讲堂,赋能科研写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写则空”。《中学物理》杂志主编、全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孙宝东副教授开展了主题为“中学物理教师提升科研写作能力的认知和途径”的专题讲座。讲座从学科本质出发,结合科研方法与实践应用,举例说明论证,为与会教师提供理论支撑与实操指导。孙教授结合期刊编辑经验,从选题建议、搜索资料、写作要求、论文题目拟定、论文架构及投稿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述,抽丝剥茧传授科研写作要点,建议写作要做到“题目小、题目新、题目真”,助力教师突破“写论文难”困境,为教学研究成果输出赋能。
三、成果汇报,分享实践经验
本环节先由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物理科组长覃金涛老师进行科组《初中物理特色作业设计》的经验成果展示,她基于课标的设计理念,根据家庭实验的分类,设计实施方案并进行作品展示,实用性强。
接着由湛江市第二中学正高级教师谭振兴老师从教学成果凝练与论文发表角度,以自我成长的经验道路出发,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路径建议。谭老师分享了他名师成长的三重境界:见自己(自我成长路径)—见天地(突破瓶颈)—见众生(回馈他人),令人敬佩。谭老师激励我们要提前规划自己的成长路线,教师论文写作需要解决“三锁”到“四转化”的突破,建议青年教师从立足课堂成为经验型教师再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四、实验设计,聚焦素养落地
湛江市恒盛学校莫延涛老师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物理实验设计》的分享。他基于新课标要求、学情和地域差异等方面强调学生自主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自制米尺、自制杆秤、实验重组等多个课例展示如何引导学生从"做中学"走向"创中学",从物理实验中培优学生的核心素养,五育并举。
五、专业成长,共话发展蓝图
下午活动从正高级、特级教师朱行建老师开展的《中学物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线上讲堂开始。作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物理教研员,他从教研员视角出发,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脉络,分享教学、教研、育人等方面的经验智慧,剖析物理教学难点与突破点,拓宽教师学科视野。为青年教师规划职业路径,指引专业成长方向,助力打造高素质物理教师队伍。
六、中期汇报,审视教研进程
接下来由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黄鹏老师汇报省级课题中期的阶段成果和问题诊断,他梳理课题研究已取得的实践策略、学生能力提升数据等成果,剖析研究中遇到的协同难题、资源整合困境,为课题后续推进明晰优化方向,展现科研求真的严谨态度。
七、教研沙龙,共探资源共享
在主持人带领下,多校教师代表围绕"实验教学资源共建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碰撞思维火花,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首先由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的周洁芳老师分享了三条教学资源共建途径,接着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的蔡振君老师提出了建设共享实验室并搭建线上实验平台。湛江市第二中学吕少成老师进一步对物理科组品牌建设做了汇报交流,东莞南城中学何淦光老师分享本校优秀物理实验和资源开发的案例,天津市泰达实验学校的张璇老师以论文案例分享的方式进行展示,最后由东莞可园中学卢婉嫦老师对实验教学资源共建话题进一步交流探讨。
校际教研沙龙热烈,各校优秀教师开展围绕“实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讨,各抒己见。从区域资源统筹,到校际互补模式,发言碰撞出协同创新火花,为打破资源壁垒、深化校际协作探路。
此次活动,以多元环节搭建交流平台,从科研赋能到实践分享,从课题研讨到校际协同,每一步都夯实物理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根基。粤教同仁携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正奋力书写物理教学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让物理实验教学的光芒,照亮学生实践成长之路 。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