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信息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学子:他曾身着戎装守护家国,用青春热血书写军旅荣光;如今重返校园逐梦,以退役士兵的担当在学习、工作与志愿奉献中绽放别样芳华。他就是 23 级自动化 4 班学生陈涛,一位在 “退役” 与 “复学” 的身份转换中,始终保持初心、勇担责任的青年榜样。
军旅淬火:一身戎装砺就过硬底色
“部队教会我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不服输、敢担当’的信念。” 回忆起两年的军旅生涯,陈涛的眼神里满是坚定。在 66172 部队服役期间,他先后承担步枪手、爆破手、卫生员等多重职务 —— 持枪训练时,他反复打磨射击精度,力求每一次瞄准都精准无误;执行爆破任务时,他严谨钻研操作规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安全可控;化身卫生员时,他熟练掌握急救技能,随时准备为战友提供医疗保障。
多样的岗位经历,让陈涛在磨砺中快速成长。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与高度的责任心,他在服役期间荣获 “排三等功” 一次,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铸就了他 “令行禁止、精益求精” 的纪律意识,以及统筹协调、高效执行的组织管理能力。“军旅生涯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落到实处。” 陈涛说。
校园逐梦:退役复学扛起责任担当
2023 年,带着军旅生涯的沉淀,陈涛退役复学,成为湖南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一名新生。重返校园的他,没有丝毫懈怠,而是迅速调整状态,以 “新兵” 的姿态融入校园生活,并用实际行动践行 “退役不褪色” 的承诺。
班级里的 “贴心委员”:服务同学无小事
复学后,陈涛主动竞选并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既然同学们信任我,我就要把这份责任扛起来。” 他深知学习委员不仅是老师与同学间的 “桥梁”,更是同学们的 “贴心人”。日常工作中,他总说 “有问题找我”—— 同学遇到课程难点,他会耐心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与方法;有同学对教学安排、评奖评优政策不了解,他会逐一细致解答;若遇到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会第一时间整理问题清单,向辅导员与任课老师反馈,再将回复及时传达给同学,确保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陈涛特别靠谱,不管是作业提交提醒,还是课后答疑,他都特别积极。” 同班同学这样评价他。在他的带动下,班级学习氛围愈发浓厚,师生沟通也更加顺畅。
创新创业的 “实干者”:协作攻坚显能力
课余时间,陈涛将部队培养的 “协作精神” 与 “实践意识” 融入创新创业领域。2025 年,他加入团队参与 “金种子” 创新创业比赛,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到材料筹备,他始终冲锋在前 —— 白天与团队成员一起查阅文献、打磨思路,晚上利用休息时间梳理数据、优化 PPT,遇到分歧时,他总能凭借清晰的逻辑与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协调分工、凝聚共识。最终,团队成功突破校赛关卡,展现出卓越的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
同年,由陈涛主导的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多轮评审与打磨,成功完成学校项目入驻。从项目构想落地到实际推进,他全程参与流程对接、资源协调,将 “规划先行、分步落实” 的工作方法运用到项目管理中,不仅让项目顺利推进,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创业就像一场‘攻坚战’,需要明确目标、分工协作,这和在部队执行任务的道理是相通的。” 陈涛说。
志愿同行:青春奉献传递温暖力量
走出校园,陈涛同样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在志愿服务与红色传承中传递正能量。
课余时间,他主动参与社区 “红色讲堂” 活动,每当站在讲台上,他总会自豪地向在场同学讲述 66172 部队的英雄事迹 —— 那些在训练中攻坚克难的战友、在任务中坚守岗位的故事,以及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红色记忆。“我想把部队的精神和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他的讲述真挚而生动,总能引发听众的共鸣。
暑假期间,陈涛又加入学校 “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与服务。在与基层工作者的近距离接触中,他亲身体会到一线工作的辛苦与不易;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时,他再次被先烈们的牺牲精神所震撼,更加坚定了 “珍惜当下、勇担使命” 的信念。“每一次走进基层、接触历史,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陈涛说。
从军营到校园,从士兵到学子,陈涛始终以 “高标准、严要求” 约束自己,用行动诠释着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 的军人本色,也在学习、服务与实践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未来,我会继续保持这份初心,在专业学习上深耕细作,在服务他人中传递温暖,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为社会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谈及未来,陈涛的眼中满是期待。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