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培训 学校 课程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第三届粮食产业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山西运城成功召开

第三届粮食产业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山西运城成功召开
2025-10-02 13:11:52 来源:财讯网

9月28日—29日,由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农业农村部小麦市场分析预警团队、运城市农业农村局、运城学院、金沙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5小麦市场监测预警和全产业链会商暨第三届粮食产业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山西运城成功召开。

此次研讨会聚焦提升粮食安全监管质量,研判我国小麦市场供需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旨在加强小麦育种、生产、加工、消费各环节的融合发展,促进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晓红、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原主任张华荣、运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立刚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金沙河集团、五得利集团、陕西西瑞等面粉企业,及当地面粉企业、种粮大户等8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由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军、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主任孙元琳、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认证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锐共同主持。

王立刚在致辞中介绍了运城的农耕文明和农业产业优势。王晓红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小麦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国际市场波动加剧等多重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华荣在致辞中指出,我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就是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特别是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信息分析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孟丽、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曹慧重点围绕小麦市场供需,介绍我国小麦市场供需形势以及小麦和玉米之间的需求博弈,指出小麦市场影响因素增加,与其他粮食作物市场联动性增强,强调小麦生产要以消费市场需求为导向,既要产得出,也要卖得好,实现国产优质小麦生产端与消费端高效对接。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认证评价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刘锐从小麦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指出了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品种品质不符合产业需求、中国小麦贸易与国际竞争力研究产业化经营程度不足、一二三产融合程度较低、政策性储备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等,提出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产业链融合发展是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是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等战略性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韩一军,从小麦及其制品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指出小麦品质不稳定、商品性较差、优质不优价、品牌溢价能力不强,突出问题表现在部分地区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优质小麦产后加工、销售滞后,产、供、销、加环节衔接不够紧密,未形成产业化经营。部分地区对小麦区域公用品牌的培育和宣传力度不足,缺乏长期规划和有效管理,品牌知名度不高。他建议加强产业链衔接,提升品牌整合水平;鼓励小麦种植户、加工企业和销售商组成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提高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勇、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志敏,从提高小麦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的角度出发,分别围绕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推广和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提出“好种+种好”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益的关键,良种良法配套良机,实现农作系统精准管理,农田多功能、多目标协同发展。

河南工业大学教授郑学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郭波莉从小麦加工的角度出发,分别围绕小麦加工发展趋势及冷冻面制品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报告,从消费场景、饮食文化、消费需求差异等角度出发,阐述了面粉专用化的意义所在,并提出实现面粉专用化,就要在生产端通过品种选育及规模化种植、单收单储等实现优质原料稳定供应。

金沙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品研发部部长王旭琳、陕西富平西瑞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阳从加工企业实际用粮需求的角度出发,指出加工企业对小麦质量的需求,正从单一理化指标向“加工适配性、供应链韧性、健康功能化”综合维度升级,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育种、种植与加工环节的深度对接,方能实现“好麦产好粉”的共赢目标。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姬虎太、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吉力宏从具体产业发展案例的角度出发,分别围绕山西小麦和运城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分享了山西旱作小麦体系成功建设经验、运城特优农业发展经验。通过构建良种、良法、良田、良制相结合的产业体系,贯通育种、耕作、栽培、加工各环节,形成绿色高效、特色鲜明的山西旱作小麦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将抗旱品种、土壤耕作、施肥技术、覆盖技术等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技术体系,提高旱作小麦产量的同时,培育加工品质好的旱作小麦品种。

29日上午,与会代表前往运城市黄河金三角国际健康食谷建设现场、平陆县塬麦面粉加工有限公司、盐湖区曲村“吨半粮”示范基地参观考察。

此次研讨会旨在加强小麦育种、生产、加工、消费各环节的融合发展,探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会专家提出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包括:一是加强小麦市场分析预警。当前小麦市场已不再是单一供需主导,而是受多重变量交织作用,供应端既受主产区天气、种植面积、单产波动等自然与生产因素影响,也需要关注农户存粮售粮节奏、贸易商库存调节等流通环节动态;消费端则呈现结构化变化,口粮消费保持相对稳定,但饲料用麦需求受玉米等替代谷物价格波动影响显著,工业用麦需求又与食品工业景气度紧密关联;国际小麦价格走势、关税调整等,不仅会直接影响进口量,还会通过价格传导效应作用于国内市场,尤其在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进口端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引发国内市场预期波动。只有全面梳理并动态跟踪这些多维度影响因素,才能构建科学的分析框架,为小麦市场预警提供精准依据,切实提升预警的前瞻性与有效性,助力稳定市场秩序、保障粮食安全。

二是优质品种配套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优质品种配套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是打通“良种”到“良产”转化链路的核心支撑,其核心逻辑在于以品种特性为基础、以标准流程为抓手,实现从田间到采收的全周期科学管控,既保障品种优势充分发挥,又提升产出质量与效益稳定性。

三是强化小麦加工适用性。在当前产业需求下,小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以“品质适配产业需求”为核心,既要保障小麦的基础品质达标,更要确保其能满足下游产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需保障小麦在通用加工场景(如普通面粉生产)中的适配性,避免单一用途限制其市场流通价值;另一方面需针对细分加工需求(如专用面包粉、糕点粉、面条粉等)培育专用品种,确保其加工特性与后端产业的工艺要求精准匹配。这种“兼顾兼用与专用、聚焦后端加工适配”的品质导向,既是顺应消费升级与产业细分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小麦产业从“数量保障”向“质量效益”转型的核心路径。

四是加大品牌建设与宣传力度,提高品牌影响力。通过评价当地小麦品质特征特色和资源禀赋,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按照政府引导、标准引领、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五是构建小麦全产业链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引进、培育和扶持大型小麦加工企业,形成较强的高品质面粉生产和有效供给能力。参考“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思路,引进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或支持面粉企业向后端食品工业或餐饮业延伸。鼓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小麦产业链融合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2025-02-27 09:44:12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2025-02-27 09:43:39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2025-02-27 09:43:09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2025-02-27 09:37:35“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