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金砖”国家级创新平台2020年在厦门落地,聚焦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助力厦门数智化实现“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基地启动以来,在国家部委指导、相关机制支持及省市领导下,围绕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三大任务推进,发布5批次177项厦门重点任务清单,促成120项技术落地;组建智库与人才培训联盟,开展85期培训覆盖百国超312万人次;建8个新工业革命赋能平台,签约107个合作项目(投资额506亿元),办40多场交流活动,16项成果获理事会肯定,成为继新开发银行后的第二大金砖合作实体。
2024 年,基地新增62项任务清单、6项课题研究,开展21场培训及4场政策讲堂(覆盖94国超100万人次),新签14个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目前基地进入全面合作新阶段,但仍存问题,建议调整当前工作策略,为其创新建设提供参考。
提升厦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工作主要路径建议
(一)政策协调上,加强成员国文化观念交流与意识形态认同,通过多维度举措推动制度型开放走深走实
1.语言沟通层面,打破交流壁垒,强化官方语言互译与本地化。建议在厦门建立金砖国家联合翻译人才库,认证各成员国主要语言(中、俄、印地、葡、阿、波斯语等)的互译人才,减少对英语的单一依赖。联合开发针对金砖语言的高精度AI翻译工具,以降低沟通成本。对官方文件、法律合同等制定统一翻译标准与术语库,确保信息准确。推广“语言+专业”的复合人才培养,并务实利用英语作为当前工作语言,同时积极向多语言体系过渡。
2. 建立多层次人文交流机制,定期在成员国轮流举办大型金砖国家文化与艺术节。建立金砖非遗交流长效机制,设立“金砖文化遗产年”、共建非遗数据库,推动厦门漆线雕、南音与南非、印度等非遗项目互鉴展演与合创剧目,并逐步扩大传播范围。推广“非遗+”创新传播模式,开发金砖主题文创,推动数字化展演,支持南音交响化等跨界实践,鼓励各国艺术团体联合创作。构建青年传承人培育网络,在厦门设立“金砖青年非遗传承人计划”,促进青年互访与联合研习,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相关挑战赛。打造文旅融合旗舰项目,设计串联金砖国家非遗节点的“海丝非遗之旅”线路,形成文化消费共同体。通过制度化非遗对话,推动文明互鉴升维至“价值共鸣”。
3. 制度与平台建设层面,优化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
支持设立常设性的“金砖国家文化与教育合作理事会”,专职规划、执行与监督相关合作项目。打造数字化的“金砖国家文化交流平台”,集成文化资源、教育机会、商务与旅游信息,成为一站式信息枢纽。鼓励在金砖国家运营的企业开展跨文化培训,提升商业合作效率。
一是推进实体机构独立化、规范化运作,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面向全球招聘专业化、国际化人才。二是召开实效性强的理事会会议,汇报建设规划进展及既往决议落实情况。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基地国际影响力。组织省市企业出访巴西等金砖国家开拓市场,并接待其商界代表团来厦考察。拓展与印尼、马来西亚等新成员国/伙伴国的多领域合作渠道;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等机构建立伙伴关系,推动项目落地。在对内宣传与人员往来方面,参照自贸区标准,在机场、高铁站等人流密集处及市内要道投放金砖基地宣传信息,提升市民知晓度。推动在安全前提下扩大金砖国家间的免签范围,为人员往来与合作提供便利。
二、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发挥优势人才核心作用,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
1. 优先推进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合作。人才是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必须用长远战略眼光,以需求为导向,多渠道挖掘和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一是实施“项目导向”的精准培养。针对重大项目(如瑞幸咖啡与巴西合作项目),配套“一事一议”人才培养机制,专项培养全产业链技能人才。二是建设“金砖人才特区”。设立“金砖数智人才港”,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出金砖人才签证通,简化流动手续;开展青年领袖培养计划;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立跨文化交流中心,降低文化障碍。三是做实做优培训品牌。围绕热点领域,每年举办多场线下培训,促进中外企业技术合作与产业对接。
2. 充分发挥华人华侨与留学生的桥梁作用。华人华侨是服务金砖基地建设的宝贵资源
融通中外,架设信息与资源之桥。利用其熟悉当地法规、市场的优势,为基地政策研究提供精准信息与决策参考,并高效对接人才、技术、资本等核心要素。聚焦产业,构筑双向合作纽带。引导侨资侨智融入基地重点产业。鼓励华侨企业家带回海外经验与创新模式,并借助其国际渠道助力基地企业出海。探索建立“华侨专业顾问团”,以侨引智,以侨促产。情系桑梓,担当人文交流使者。支持侨团策划组织如“金砖国家华商论坛”、“华侨华裔青年金砖行”等文化交流活动,增强文化认同与情感连接,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学术环境。
3.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国际化技能人才。打造“产教融合、国际赋能”的厦门模式
一是构建长效支持机制。完善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定期召开金砖产教融合推进会。鼓励厦门职业院校在俄罗斯、南非等金砖国家设立分校或实训基地,服务企业海外发展。二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新增或改造专业课程,嵌入葡萄牙语、俄语等小语种及跨文化沟通模块。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认证体系,提升人才国际通用性。三是打造人才培养新生态。联合重点出海企业,建立“金砖技能人才需求图谱”。尝试推行“人才+项目”出海模式,以“学员+专家”形式承接金砖项目,实现人才输出与项目输出的有机结合。
三、项目开发方面强化平台生态服务功能,赋能项目落地效益
1.推动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互联,突破技术合作鸿沟壁垒
一是构建“金砖数字走廊”。争取在厦设立金砖国家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提升跨境网络质量;建设金砖云网融合平台,共享算力与数据中心资源;开展智慧城市互联互通试点,先行试验互联标准;设立金砖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基金,支持成员国相关建设。二是搭建“技术互补对接平台”。建设金砖数字技术地图,呈现各国技术优势与需求;成立厦门-金砖技术对接服务中心,实现精准匹配;发起联合实验室计划,在5G、AI、网络安全等领域建立多国研发中心;举办数字技术需求发布会,提供常态化对接渠道。三是创建“金砖开源技术联盟”。在厦创建金砖开源大模型社区,联合开发适合金砖场景的开源AI模型;建立开源技术孵化基金,支持多国联合团队;举办“金砖黑客松”竞赛,针对共同技术难题开发解决方案;设计技术贡献激励机制,建立透明规则。
2. 建立合作项目数据流通生态,消除数据流转壁垒
一是构建跨境数据交换平台,建设“金砖数据港”作为交换枢纽;牵头构建金砖数据交换平台,打通流通渠道;制定跨境数据分级分类标准;开发数据资产登记与确权系统;搭建监测平台,实现流动全程可追溯。二是发起多语言数据库建设计划。联合本土研究机构建立金砖语言资源库,收集印地语、俄语、阿拉伯语等资源;开展本土语言AI应用竞赛;建立金砖语言翻译平台与数据标注中心。三是统一数据技术标准体系。组建金砖数据标准工作组,主导制定数据格式、加密算法、匿名化等标准;开发标准转换工具包;建立标准测试验证中心;定期发布标准应用案例集。四是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设立金砖数据安全实验室,研发安全技术;建立数据安全事件跨境响应机制;推出金砖数据安全认证标准;设计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开源库。
3. 以项目开发为核心,搭建项目合作实效服务平台
一是做好“引进来”。建立金砖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梳理合作“供需清单”,促成项目落地。对接金砖科创孵化园、创新基地总部区、高新区等载体,吸引金砖企业和项目入驻。二是服务“走出去”。推动落地金砖国家工业能力中国中心,利用国际资源赋能企业出海。参与金砖机制性会议及活动,组织企业赴成员国开展项目对接。与新开发银行建立沟通机制,探讨项目合作。筹建海外联络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法律、金融等支持。三是策划生成“大金砖”合作项目。动态更新金砖创新基地项目库,梳理与新成员国和伙伴国的合作情况,支持打造示范项目。四是做好配套支持。出台金砖科创孵化园专项政策,引进高端人才团队,推动示范项目落地。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推动金砖科创基金社会资本募集,做优投资项目储备库。借势2025金砖峰会与2026中巴文化年等契机,打造“金砖咖啡嘉年华”等文化IP,为厦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色纽带”与“共同语言”。
文章来源: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2025年度厦门市社科联重点课题《厦门建设金砖创新基地的研究》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M2025ZDB06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今年以来,储能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与市场共振《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的出台(下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
今日,第 26 届中国心理学大会在济南隆重开幕作为大会金牌赞助商,新华爱聆凭借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成果,在这场学术盛会中展现了卓越的品牌形象与专...
21世纪即将走过四分之一,下一个25年画卷正徐徐展开面对全球产业经济格局重构、技术革命浪潮奔涌、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深刻变革期,远见卓识的企业必须超越短期波动,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