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更凝聚着东方独特的哲思与情感。与西方艺术注重光影与空间不同,国画追求的是“意境”与“气韵”。在它看似简约的笔墨背后,是与自然、与生命对话的深邃智慧。对我而言,国画学习不仅是一次艺术训练,更是一次心灵的修炼与自我探索。
初识:从陌生到亲近
第一次接触国画时,我既充满期待,又暗暗忐忑。毛笔在手,却不知如何下笔。面对一张洁白的宣纸,那种空白感既像是一种挑战,也像是一种召唤。最初的练习中,线条生硬,墨色杂乱,总觉得心中的画意无法顺利表达。相比色彩鲜明、层次分明的西方绘画,国画的留白与写意让我倍感陌生。然而,也正是这种“不顺手”,让我体会到了国画的独特魅力。每一笔的顿挫、每一次墨色的变化,都像是一种修心的过程。渐渐地,我不再急于追求完美的形态,而是尝试去感受笔墨之间的呼吸和节奏。哪怕一幅作品并不“像”,它依然记录了当下的心境。
学习:笔墨之间的磨炼
在不断的练习中,我学会了临摹古画。无论是工笔花鸟,还是写意山水,都让我感受到古人笔墨间的智慧。临摹的过程,就像在和前人的心灵交流,每一条线、每一块墨,都承载着传统的温度。同时,我也逐渐意识到,国画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心境的沉淀。每一次练习,都是一次与自己的较量。面对不理想的作品,我学会了耐心与坚持。渐渐地,笔下的线条变得更加从容,墨色也逐渐有了层次和韵味。国画教会我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它让我在浮躁中学会静心,在重复中学会坚韧,也让我逐渐明白:艺术不仅是手的训练,更是心的修养。
探索:传统与自我的交融
当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技法后,我开始思考:国画是否只能停留在临摹?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国画之所以历久弥新,正是因为一代代艺术家都在不断创新。我希望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于是,我尝试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比如在画一棵树时,我不再仅仅追求枝叶的形态,而是试着去表现它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与精神;在画一片山水时,我也不只拘泥于地形的准确,而是努力传达那种空灵与宁静的氛围。通过这种方式,我找到了国画与我内心世界之间的联系。国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它允许我在古法中寻求自我,也鼓励我在笔墨间表达独特的思考。每一幅作品,都不仅是技法的呈现,更是心境与情感的寄托。
展望:带着初心,走得更远
虽然学习国画的时间不长,但这段经历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国画不是目的,而是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或许曲折漫长,却因为怀揣热爱而变得值得。未来,我希望继续保持“初学者”的心态,不断探索更多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延续工笔的细致,还是尝试写意的洒脱,我都愿意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同时,我也希望能通过创作,让更多人感受到国画的独特魅力。或许它并不总是惊艳夺目,但它能在细水长流中带给人安宁与思考。
结语: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
国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行。它让我在笔墨之间感受到宁静,也让我在探索中不断成长。作为一名学习者,我愿意始终保持最初的那份好奇与热爱,哪怕道路漫长,也不惧风雨。每一次执笔,都是一次新的起点;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国画之旅没有终点,而我愿意带着初心,继续走进它的深处,去感悟、去表达、去创造。(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杨如旭)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