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广元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有一位用文字书写传奇,用文化传承历史的作家—— 高戈。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从农民家庭出身到参军入伍,从在国营苇场担任宣传干事到成为旅行社总经理,再到致力于文化创作与推广,他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史诗。近日,我们有幸对高戈老师进行了对话,聆听了他的人生历程以及创作背后的故事。

早年经历:从乡村到军营的蜕变
高戈——(原名胡永培),1950 年 12 月 4 日出生于四川南部县谢河乡一户农民家庭,如今那里已成为一个小镇。他的父亲解放后一直担任农村基层干部,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家庭主妇。高戈的成长环境虽然单一而简朴,但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心性与性格。
“从小家里人口不多,所以我六岁就开始到村小读书,一直读到中学毕业。那个年代正是特殊时期,之后我回到村里当了民办教师,教了一年半的书。” 高戈回忆道。1970 年 1 月,他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参军之路。
在部队的日子里,高戈凭借自己的文化基础和写作能力,开始从事宣传工作,同时也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他在《忻州日报》《战友报》《山西日报》等发表了多篇通讯报道,记录下连队生活和战友们的故事,因此也在当兵的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转型之路:从军营到文旅的探索
1975年,高戈从部队退伍后,面临着就业的选择。他没有回到老家南部县,而是选择去了辽宁省营口市大洼县国营赵圈河苇场(现盘锦市)。凭借着在部队积累的经验和文化基础,他很快被调到苇场担任了宣传干事,后来又担任了苇场秘书。
1984 年6月,辽宁盘锦市成立,高戈作为第一批选调人员,调入《盘锦日报》文艺部任记者、编辑。在报社,他继续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为报纸撰写文章,推广文化艺术。1988 年,广元市从绵阳市分离出来,高戈作为人才引进回到了四川广元,先后担任广元市旅游服务公司办公室主任和《蜀道旅游报》(张爱萍题写报名)主编。
“那个时候,广元建设正需要人才,而我已经评上了报社助理编辑,所以顺利地回到了家乡,为家乡的文化旅游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高戈热情地说道。
1990 年 5 月,广元市政府将三家旅游单位统一起来,组建了广元国际旅行社,高戈被选调担任了首任总经理。1995 年,他从广元国际旅行社离职,准备到广元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工作,但八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北京工作,于是又返回广元,再次创办了广元天马旅行社,并继续担任总经理,直至2011年退休。

创作源泉:与武则天的不解之缘
广元是武则天的出生地,这一文化背景为高戈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从事旅游工作期间,高戈走遍了广元的各个旅游景区、景点,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因为工作和办报的需要,我要去考察各个景点,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以便在报纸上宣传推广。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武则天少年时期在古利州的生活进行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包括新旧唐史、民间传说、历史遗迹等等。” 高戈侃侃而谈。
武则天的少年时期,在广元生活了大约八到十二年,但正史对她这一阶段的记载甚少。高戈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文化空白,决定创作一部关于少年武则天的小说,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广元的风土人情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武则天的少年时代以及广元的历史文化。
“当时国家提倡‘五个一‘工程,市里也规划要写一本书、拍一部电影、创作一部戏剧等。于是,我先创作了《少年武则天》的电影文学剧本并发表在《广元文学》上,后来又将其改编为九场戏剧剧本《武曌入宫》,但多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拍摄和演出。最终,我决定将这些素材整理并改写成长篇小说,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个故事。” 高戈朗声说道。

创作历程:从剧本到小说的磨砺
高戈在创作《少年武则天》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他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人物和情节。小说中除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外,还需要虚构一些人物来丰富多采的故事,如武则天的老师、丫鬟、梁小虎等。同时,为了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他设置了武则天与纨绔子弟徐大等人的斗争以及同梁小虎朦胧的感情线索。
“写小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考虑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发展、语言的运用等多方面因素。因为平时还要上班,所以我只能利用周末和早晚的时间进行写作。不过,由于之前已经对电影和戏剧剧本进行了多次打磨,所以在写小说时相对比较顺利,初稿大约用了三四个月时间便完成了。”高戈回忆道。
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高戈注重语言的推敲和质感,借鉴了自己早期写诗和写散文的经验,力求让文字富有美感和表现力。同时,他还深入研究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以及广元的地方特色,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小说中去,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生动有趣。

文学影响:从前辈到经典的传承
高戈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多位前辈的影响,在东北时,盘锦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陈东白以及营口市文联《辽河》杂志原主编雁翎老师、《诗刊》前编委朱先树老师对他的诗歌创作给予了很大指导和帮助。回到广元后,他有幸到《四川科技报》周末版工作二年,结识了峨影厂著名编剧钱道远和高力老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剧本创作的技巧。
此外,高戈从小热爱小说阅读,如《红旗谱》《创业史》《艳阳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等,这些作品的文风和语言风格也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边城》,它的语言优美,情节生动,让我在创作《少年武则天》时,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语言的精练和情感的表达。” 高戈深情地说道。
创作特色:细节与情怀的展现
在《少年武则天》这部历史小说中,高戈期望读者能够关注一些细节和情节。例如,武则天在“查抄李府”后的一系列言行,如她说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等,展现了她远大的志向;她在十二岁时,便对自己的名字”照“与 “曌” 字的想法,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对自己身世的思考;而与她有朦胧情感的小将梁小虎牺牲后的情节,则表达了她真挚友谊和家国情怀的升华。
同时,高戈还希望通过小说对广元地方风物风光,如“昭化古城”“天台山风光”“两江四岸”美丽景色的描写,将广元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广出去,以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广元旅游观光,推动当地文旅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我想通过这部小说,让读者看到武则天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有知识、有智慧、有正义感且果断果敢的女性励志的过程,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广元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之美。” 高戈充满期待地说。

作品期待与反馈:从出版到影响的拓展
高戈对《少年武则天》这部作品寄予了厚望,他希望此书成为一部讲述武则天入宫前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一部填补中国武则天研究的文化空白之经典力作,并且发行量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该小说自今年三月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以来,高戈收到了一批热心读者的反馈。一次高戈在广场喝茶时,一位宜宾的女大学生因曾听过别人讲述武则天的故事,当得知高戈就是本书作者时,便想买一本高戈创作的《少年武则天》,还要求与作者签名并合影,表现出了极大的惊喜和热情。还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参加高戈在本市书店举办的《少年武则天》新书分享会时,小孩子听后非常喜欢,对母亲说想要得到这本书,母亲便立刻去书店买了一本回去,满足了小孩的心愿!如今,这本浸润着油墨清香的长篇历史小说《少年武则天》,已上架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这些反馈让高戈感到欣慰,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创作和推广文化的信心。目前,他的作品已经引起了影视制作公司的关注,正在洽谈将《少年武则天》改编为多集短剧和电影的事宜,同时也有打造沉浸式戏剧演出的计划,以此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让更多国人和海外读者了解武则天的少年时代和广元的历史文化。
未来展望:从传统文化到多元创作
谈及未来的创作计划时,高戈表示,如果《少年武则天》的影视改编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他将担任编剧之一,继续参与创作。同时,他也在考虑创作其他与武则天相关的故事,或者探索新的题材和形式,如把自己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情惑剑门》进行修改完善后正式出版。
“我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为广元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高戈信心满满地说道。
高戈的一生丰富多彩,他用文字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也用文化传承了历史。他以广元为依托,以武则天少年故事为主题,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少年武则天》,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伟大女性的少年时代,也让广元的历史文化底蕴得以展现和传承。相信在未来,高戈还会继续以笔为墨,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读者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责任编辑:kj005
近日,我们有幸访谈了蔡骅强老师此次访谈中,他不仅分享了个人背景对创作的影响、书中实战案例的由来,更深入剖析了AI技术对翻译行业的冲击与机遇,为从业者指明了未来方...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中国储能产业凭借完整产业链与领先技术,正加速开启全球化布局,而储能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借势储能出海浪潮:把握双向赋能...
“看书一段时间后,我就感觉眼睛特别容易累,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有时候看近处时还会视线模糊,我以为是我用眼习惯不好发生了近视“经过检查我们...
“孩子什么都好,身体也健康,就是眼睛的斜视,一直是他的软肋“本以为孩子只是眼睛斜视,没想到更令人崩溃的是,医生在检查后告诉我们,他的右眼...